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法與義理─佛教對命運的看法4-3

文/星雲大師 |2025.01.16
806觀看次
字級
一切的習慣乃至業力,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只要我們善加攝持正念、謹言慎行,仍然可以將乖舛的命運轉變為美好的命運。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五)業力控制命運

控制我們命運的最大力量為業力。所謂業,是我們行為的結果,包括口中所說、心裡所想、身體所做的種種造作,通稱為身口意三業。有一句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業可分為善業、惡業,我們自己造了善業或惡業,時機成熟了,一定會隨著這些業力去受報。業力雖然能夠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控制業力的卻是我們自己,如果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造惡業,廣植善根,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業除了善業、惡業之外,還有影響個人的別業,和影響眾人的共業。例如生長在台灣的人有共同出生於此地的共業;同為娑婆的眾生,必有相同的共業,但是有的人住亞洲,有的人住美洲,甚至膚色有黃、白、褐、黑等等,那是因為別業的不同而產生的種種差別。

除了共業、別業之外,業還可分為定業與不定業,譬如有人出身豪門,有人生長蓬戶,投胎張王李趙由不得自己,此乃依據前生業力已定的定業,但是未來的命運不定,則為不定業,未來的命運乃依照今生所造的業力而決定,業力對於我們人生的影響實在很大。

控制我們命運的業力,如何去受報呢?根據經典的記載,或者隨重先報,也就是隨著比較重的業先受報;或者隨著習慣而受報;或者隨著心中強烈的憶念而受報。在時間上,有的今生做今生受報,有的今生做來生報,有的來生做,過幾生幾世再受報。

好比果樹,有的種了幾年才結果,有的種了不久就長滿了纍纍的果實。不管一年、二年乃至數年,想吃到甜美的果實,就要踏實地去播種。同樣的,我們希望享受好的果報,就要種植好的業因。

三、改變命運的方法

習慣、迷信、感情、權勢、欲望、業力雖然能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命運並不是定型而不可改變。因為一切的習慣乃至業力,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只要我們善加攝持正念、謹言慎行,仍然可以將乖舛的命運轉變為美好的命運。那麼命運又如何改變?改變命運有什麼方法呢?

(一)觀念可以改變命運

佛陀成道之後,為我們揭示世間充滿痛苦的真理,並且進一步告訴我們滅除痛苦的方法──實踐八正道。而八正道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見,正見建立了,其它的七正道有了準則依據,才不致於出差錯。所謂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觀念。正確觀念的建立,對於我們個人修身立業、社會繁榮進步、世界和平安樂,都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像希特勒雖然有超人的聰明,但是缺乏正知正見,妄想征服世界人類,並且建築許多集中營,以虐待無辜的戰俘為樂事。他個人的邪知邪見,不僅影響德國命運,改變歐洲歷史,更帶來慘絕人寰的浩劫。因此佛教認為一個人行為上有了瑕疵,還有挽救的機會;但是如果觀念偏邪不正,則遺害人類的禍患將更大,解救之道就更難了。

世間上一些創業有成的事例,雖然有種種的因素,但是觀念的正確與否,卻是主要的關鍵。譬如有的人好吃懶做,長輩責罵他懶惰,此人不但不知悔改,還變本加厲,自暴自棄,甘居下流。另外有一種人,遭受指責,立即反省自己,除惡唯恐不及,並且發憤圖強,希望有一番新表現,來改變別人對他原有的印象。由於兩者觀念的不同,結果有天壤之別。

有的人凡事抱著積極、進取、樂觀的看法,遇到任何不幸的打擊,都能從困難中找到奮鬥的途徑,從哀傷中體會生命的喜悅。有的人消極、頹廢、悲觀,人生充滿了灰色,竟日生活在憂傷之中,對他來說,生命是多餘的。可見觀念會影響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改變我們的命運。

對人生抱持施捨的觀念會使我們的命運更富裕,慳貪的觀念只有使我們更貧乏。懷抱著愛心來對待世間上的一切,生活是快樂的,世界是美麗的,娑婆就是淨土;如果對世間充滿了瞋恨,清涼的佛土也會變成火宅。我們希望擁有美好的命運,就該培養正確的觀念。

(二)信仰可以改變命運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標,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準則,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地到達目的地,減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馬達,是我們向前邁進的動源,也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信仰的力量是不待言的,而信仰的對象並不局限於宗教。像藝術家對於藝術的熱愛,視藝術的完成為他的信仰,因此甘願嘔心瀝血的從事藝術創造。

翻開文化史,有不少思想家、哲學家,一生為了人類共同理念的完成,奔波於道路上──如俄國諾貝爾獎文學家索忍尼辛先生;又如宋朝的岳飛,畢生以「精忠報國」為信念,最後終於求仁得仁,竭盡忠誠,獻出了生命。他對國家「盡忠」的信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中國歷史樹立一種堅毅凜然的形象,至今仍然影響社會民心,成為萬民膜拜的英雄。

在各種信仰中,宗教給人的力量最大,一旦產生宗教信仰,對於人生一切的橫逆、迫害,不但不以為苦,並且能甘之如飴的接受。對宗教的虔信,使我們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致命的打擊,使我們有寬宏的心,去包容人世的不平,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運。

(三)結緣可以改變命運

人為社會的一員,不能離群索居,我們一生的命運和社會大眾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平日衣食所需,是仰賴社會各階層的分工合作,搬有運無,才能日用無缺。入學校求知識,由於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才能免於愚痴。甚至進入社會,服務鄉梓,也需要借重同仁的幫助,上司的提攜,才能發揮一己才能,有所作為。所以我們如果想事事順心,運道亨通,就必須和他人保持和諧的往來。佛教所謂的「結緣」,即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意思。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我們要廣結人緣,給人方便,結緣愈廣,必能回報給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因為自他不是對待,而是一體,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薩以眾生為修行的道場,廣施慈悲,從對眾生結菩提法緣中,來成就佛道。結緣不僅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並且是進趨佛法的重要門徑。日常生活中,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讚美、舉手之勞的服務、真誠的慰問關懷,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之間融洽的關係。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命運更平坦,何樂而不為呢?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