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雲大師
從前有位富翁,養了幾個好吃懶做的兒子,富翁臨死之前特別把兒子們叫到床前,跟他們說:「我在屋後的田地裡埋了幾甕銀子,等我死了以後,你們可以去挖出來用,日子就可以過得好,不愁衣食了。」
這富翁一嚥氣,那幾個兒子立刻拿鋤頭、鎬鏟來到屋後的田地,急急尋找銀甕。他們每天從早上挖到晚上,日復一日,把幾十頃的田地都挖透了,卻沒有人挖到銀子,他們不死心,又從頭到尾挖了幾遍,仍然一無所有。他們一個個垂頭喪氣的,恨聲不絕,看看播種季節已到,只得勉強把糧籽埋下,既灰心又失望。
想不到,這年四鄉八鎮都鬧欠收,唯獨這富翁家的田裡禾糧長得又高又大,收成特別好,使幾個兒子發了財。他們一研議,原來是田地翻了幾次,土質又肥沃,利於秧苗生長,才有纍纍的米糧滿倉,這時候他們才知道老富翁並沒有騙他們,才解悟土地的本身即是金銀,要努力耕耘才能發掘出來。從此以後,兄弟幾個年年翻土耕種不遺餘力,家道也因之更加富裕了。
這種「汗滴禾下土,始有盤中飧」的行為影響,就是業報,就是因果。
3.前途光明,希望無窮:業,有約束性,如天才的資賦並非人人能有,視父母的遺傳因子而定,受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一代又一代的影響而增減,這是先天的業。
業,也有可變性,一個人的禍福休戚,不是定命的,不是完全註定而一成不變的,一切得失成敗,還要看這個人日夜呼吸之間的行善或為惡,命運的軌跡寫在他的行為因果上,善得善報,惡得惡報,這是後天的業。總括起來說,「罪業本空由心造」,我們只要能「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人生前途必然光明無限,希望無窮。如同蛹破繭而成蝶,花開苞而綻香一樣,棄去昨日之惡,始能成就今日之善,所以〈懺悔偈〉說: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4.善惡因果,決定有報:如果我現在坐在牢獄裡,沒有關係,等我的業、我的罪刑期滿了,我就自由了;如果我處處碰壁、頭頭絕望,沒有關係,等我的業消除了,自然否極泰來,一切又有希望了。這個行為業力的第四個要點就是善惡因果,必定有報的。
有的父母親為了撫兒育女,辛辛苦苦工作,忙忙碌碌賺錢,累得昏天黑地,結果積勞成疾,把偌大家產全部遺留給子女享用,自己反而連一點福都沒有享,就撒手塵寰,駕鶴西歸,這不是欠兒女的債,做牛做馬來報答嗎?
有的父母半生貧困潦倒,不但不能給兒女幸福生活,反而要靠兒女賺錢供養,由富貴成功的兒女來孝順侍奉,這不是兒女來還父母的債務,來還這個因果嗎?所以善惡業力,在冥冥之中有無窮奧妙的關係。
罪業善業 由心所造
過去有一對中年夫婦,很虔誠的每日到寺廟禮拜觀世音菩薩,請求菩薩垂憐他們膝下猶虛的缺憾。幾年過去,果然如願以償,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這對夫婦高興得不得了,為了感謝菩薩送子,決定為菩薩塑裝金身,而且每日上香供花獻果,非常的虔敬。
一轉眼這個白白胖胖的小兒子長到兩歲了,天真可愛,人見人羨,忽然有一天,這小孩子竟然得了急病,一命嗚呼。這對夫婦傷心絕望,對著菩薩罵道:「菩薩,我們夫婦為了感謝你賜子之恩,天天上香獻花,還為您重裝金身,你竟然不庇佑孩子,讓死神奪去了孩子的生命,我們明天一定要到廟裡找你算帳,把替你裝的金身敲掉打壞!」
晚上睡覺時,觀世音菩薩在這對夫婦夢中顯聖開示:「你們的申訴我都知道,你們人過中年而無子女,本來是因果註定無可免,鑒於你們一片誠心,逆轉了晚年無子的苦境。可是你們現在生的這個白胖兒子,是你們前世結下的討債鬼,將來不但會把你們弄得傾家蕩產、錢財散盡,還會要你們夫婦的老命。我因憐惜你們夫婦恭敬護持寺院,虔信供養三寶,所以勸這個討債鬼早日離開你們,成全你們一世善業。你們要了解世間因緣微妙,業報潛消,在時空中是綿延不斷的啊!」
這對夫婦在睡夢中蒙觀世音菩薩一番點化,瞿然驚醒,從此不再自怨自艾,反而更加虔敬的奉持觀世音菩薩。
佛光山萬壽堂有一副對聯,寫著:
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
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
就是說明罪業善業都是由心所造:心的行為好,雖然歷經千百劫難,仍然能得大自在;心的行為不好,即使原有深厚福澤,也會一時冰消。唐代詩人王維有一句詩「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很貼切的形容業力常在的情況。
劫難福禍 因果相乘
唐代的仰山慧寂禪師九歲時,被父母送到廣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四歲,父母又忽然把他接回家,令他還俗結婚。慧寂禪師不願意重返紅塵,他的父親不得不說出送他入佛門的因緣:「有位算命先生說你命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門,求菩薩的庇護,無法撫養長大。現在你已度過厄運,可以還俗了,我與你母親已為你安排好一門美滿姻緣,你又何必執意再回寺裡過清苦生活呢?」
慧寂禪師聽了,不覺萬分感慨,一方面不願意背棄僧門,一方面又覺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但是這種偽善偽信、自私自利的行為,一定會招致報應。於是他趁家人不注意時,用柴刀把自己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一刀斬斷下來,長跪不起的請求:「孩兒不肖,身入佛門為正信弟子,此生誓願求取無上正等正覺,雙親大恩大德,孩兒當時時祈願回向,卻絕不能再還俗娶妻。今斷二指,以示決心,請雙親成全孩兒心願吧!」
他的父母見兒子意志堅決,難再更改,不得不勉強應允,黯然接受慧寂禪師重返僧門的意願。後來慧寂禪師成為溈山靈祐禪師門下有名的大弟子,成就了中國禪宗裡「溈仰宗」一派,人們稱他為「小釋迦」。
所以,行為業力和因果報應是相生相成,互為循環的。劫,不一定是劫,也許是乘願之始;福,未必終是福,或許會轉為禍之根苗。劫難福禍,盡由因果相乘,因果植於行為善惡,湛湛青天之中,確有不可欺瞞的業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