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卡特的功過

 |2025.01.06
397觀看次
字級

社論

美國前總統卡特百歲離世。卡特只當了一屆的美國總統,卻被稱為卸任後表現最好的前總統。他任內與中華民國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對兩岸的功過至今仍留爭議。

美中建交是上世紀美國對外政策的大事,但嚴格說來,卡特只是承繼前總統尼克森的路線。眾所皆知,美中破冰始於一九七一年季辛吉密訪北京,尼克森原擬於第二任期實現與中國大陸建交,因水門案發才拖延下來。

卡特總統一九七七年上任後,為了突破內政困境,決定要在任內跨出這歷史一步。當時美國國會很多人都反對和中國建交,卡特刻意繞過國務院直接與鄧小平聯繫,連國務卿范錫都被蒙在鼓裡;直到美中同步發表建交聲明前幾小時,才以突襲方式告知中華民國政府,讓台灣非常不滿。

其後卡特簽署了《台灣關係法》,成為此後美台關係極為重要的基石,但這同樣不是卡特的功勞。

美台一九七九年元旦斷交後,卡特政府為確立接下來的雙方關係,於一九七九年一月下旬提出「綜合法案」,內容僅三大項條文,攸關台灣安全的條款付之闕如;最後是在台灣朝野全力遊說下,獲得美國國會多數議員的支持,才通過對台灣較有保障的《台灣關係法》。但卡特對此項立法並不以為然,一直拖到期限最後一天才簽署生效。

對於背棄台灣,卡特直到晚年仍不感愧疚。一九九九年三月他應邀訪台,時任桃園縣長的呂秀蓮在他演講後發言批評卡特,直指他「欠台灣一個道歉」。不過卡特說,他不需要為斷交決定向台灣及台灣人民道歉。

相反地,卡特認為美中建交有助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世界和平。二○一九年美中建交四十周年之際,他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說,美國在太平洋經歷二戰、韓戰、越戰,一九七九年以來,太平洋沒發生戰爭,部分原因是美中的良好關係。

美中建交後,兩國無論貿易投資或學術文化交流都有長足發展,其後的柯林頓政府更開放永久最惠國待遇,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使得中國迎來改革開放後最大的發展機遇,因此幾位中共領導人從江澤民到習近平都稱呼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從國際體系的歷史脈絡來說,美國與中國建交代表兩層意義,其一是把中國納入以西方為主的經貿體系,開啟全球化的濫觴,其二美國透過聯中制俄政策,催化了一九九○年代蘇聯與東歐共產政權的垮台,進而改變全球政經版圖。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原期待中共政權在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可以逐步改變極權體制,走向和平演變,這一寄望卻在過去十年落空了。

卡特卸任後周遊列國,推廣人權、民權和民主,應對全球貧窮問題,從事慈善工作,二○○二年因為人道工作及推動中東和平而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然而以人權外交著稱的卡特,卻從不批評中國大陸人權問題,是他一生最大的盲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