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連三次率領大九學堂青年,赴中國大陸北京、南京、武漢、湖南、上海等多所高校與大學生會面互動,一路順行,收穫友誼與見聞。今年他邀請陸生團參訪台灣的大學與高中,所到之處也備受歡迎。
他相信兩岸青年交流愈多,認識愈深入,愈能降低誤解,衝突就會愈少。他在大陸呼籲和平奮鬥、振興中華,返台後呼籲民進黨政府放棄抗中害台路線,面對川普將接任美國總統,他提醒兩岸更須和平。
兩岸交流活動本就是張開雙手勝過舉起拳頭的好事,可是我方執政黨因意識形態,把好事整得彆扭;更折射出民之所欲,非黨、官之所思。
例如十月末南投縣和杭州市舉辦日月潭、西湖兩湖論壇,這是延續十五年的兩岸城市交流平台,聚焦農業、觀光、文旅、青年創業等發展項目。陸委會要求避免政治滲透和統戰,做為地主的南投縣政府,只好低調到一般閱聽大眾竟不知有此盛會。
十一月底馬英九基金會邀陸生團來台交流,因有兩位奧運金牌得主和清大「仙氣」女生隨團,有很多粉絲迎候,想低調都低調不成。
陸委會認為訪台陸生道賀中華棒球隊奪冠的用詞矮化台灣,傷害台灣人民感情,要祭行政處分。此事在立法院已掀起論戰,波及陸委會和海基會的預算如何審查。
十二月初,金門大學舉辦「美中競爭下地緣政治的衝突與和平學術研討會」,本來中共對台智囊汪毅夫計畫參與,後未成行。有一說是格於國安顧慮,陸委會則說是汪未提出申請,終歸是錯失了對話機會。
已邁入十一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十二月在廈門揭幕。這個峰會是台灣石化、機械等傳統產業,和服務業融入大陸產業鏈,擴大有生市場的溝通平台,台灣有近一百五十位企業家和工商團體代表與會。
可是陸委會認為這是以經促統的做法,會削弱台灣經濟自主性與安全性,呼籲台商審慎評估,注意一中框架的統戰策略。
兩岸交流重頭戲之一是十二月舉行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台北市長蔣萬安具政治魅力,是國民黨繼起之秀;民進黨忌憚蔣在兩岸業務上得分,會疊高聲望。
但阻擋論壇違背美國敦促雙邊對話旨意,黨政面也弊多於利;乃提醒北市府,中共會一手交流、一手武嚇、陰陽操作,促蔣萬安別當政治宣傳工具。
連馬英九再率青年團赴哈爾濱參加兩岸青年冰雪節,我行政院也持負面觀點;聲稱擔心馬團不能展示主權尊嚴,會削弱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又改變不了中共的本質和目標。
其實任何交流都是互相觀摩,借鏡對方優點。中美間正打貿易戰,官方口出惡言;但民間交流未停。陸媒報導今年上半年有六十場中美青年交流活動,足跡遍及二十個省級行政區,幫助美國青年觀察中國社會,傳統與現代已和諧共存,抵銷美政客的中國恐懼。
交流是為增進了解避免衝突,應存好心。譬如人際關係看重人情世故,不做不近人情的事,應知好心必有好報。說好話是語言藝術,當然比赤裸裸地警告法律框架能贏得好感。
網路世代人人都是傳播者,個人意見或個別政客激越發言並不具普遍性;卻能捲起千堆雪。當演算法放大個體戶聲量時,公部門格外應講究語言藝術和人情世故,存好心說好話,藉交流定紛止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