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普門品》的管理法①

文/星雲大師 |2024.12.28
714觀看次
字級
在領導學上,你要管理人,首先就要幫助他解決困難,就像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這就是一個最好的管理法。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前 言



在中國民間的信仰裡,有所謂的「家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能走進每一個人的家庭裡,可見得民眾對他的信賴,需要依賴他,甚至接受他作為依靠。這也說明,觀世音菩薩在管理眾生的方面,必定有一套很好的方法,才能贏得眾生心悅誠服的對他禮敬。茲把觀世音菩薩在管理上,能讓眾生接受的方法,錄之於下。

一、從「大慈大悲」看觀世音的管理

在《普門品》裡,提到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觀世音菩薩因為「大慈大悲」,因此如前所說,他不但走進了每一個人的家庭裡,受到每個人的尊重;甚至觀世音菩薩教導人,你在世間上做人處世,如果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或是在工作上希望得到別人的助緣,給你各種的方便,那麼只有兩個字,就是「慈悲」。

慈悲沒有敵人,慈悲才能受人愛戴;你能以慈悲待人,人家自然會對你有好的回應。慈悲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例如,甲公司向乙公司的人挖角,開出的條件是願意付出高一倍的薪水。但是縱使待遇優渥,乙公司的員工仍然不為所動。高薪當前,何以不動心呢?原來,乙公司的主管能讓屬下信服。他們愛護員工,關懷員工,對員工尊重、讚美,不但逢人微笑,凡事鼓勵,而且注重員工的健康、福利與未來的發展,對工作的環境與品質,更是用心改善。就員工的立場和心態衡量,還有比這些更重要的嗎?

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是用「慈悲」來做為他對眾生的管理。他把自己的「六根」都化為慈悲,不但用慈悲的眼睛俯視眾生,更用慈悲的語言鼓勵眾生,用慈悲的心靈愍念眾生,甚至用慈悲的耳朵傾聽眾生的苦難,因此他到處尋聲救苦。可以說,觀世音菩薩的六根都在布施,都在為眾生服務;觀世音菩薩就是一個宇宙的能源,這種能量不就是他的管理嗎?

尤其,觀世音菩薩不但具足「慈悲」,在《普門品》裡還說,無盡意菩薩對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生尊重,因此解下自己頸上的寶珠瓔珞,要送給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是長於智慧的,他想,慈悲還要有智慧,因此藉由送瓔珞,代表把智慧送給慈悲。

但是,觀世音菩薩說「不必要」,因為他的慈悲已經具有智慧了。只不過在佛教裡,收受之間,不是只顧我自己要不要,有時候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所以後來釋迦牟尼佛跟他說,為了給大家歡喜,讓大家有機會種福田,你就接受吧。

於是觀世音菩薩把接受下來的瓔珞,供養給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塔等十方諸佛,代表利和同均,也代表觀世音菩薩的心中有大眾;他把大眾統統化為自己,自己與大眾並沒有分別,這就是他的管理學。

在社會上,有些人本身是好人,但不懂得做好事,雖具有慈悲,但不如法,則成了濫慈悲;有些人有智慧理性,但太執著於公平,則不合情理。因此,如果我們想把自己、家庭和事業都管理好,就必須具備觀世音菩薩的悲智雙運;觀世音菩薩是大慈悲、大智慧的化身,能夠慈悲中具有智慧,智慧中具有慈悲,如此才能做好管理的工作。

二、從「救苦救難」看觀世音的管理

人在世間生存,難免會有遭逢困難,或是感到無助的時候。當我們遇到困境,總希望別人可以助我一臂之力;同樣的,別人有了難處,我們也要主動施以援手。尤其在領導學上,你要管理人,首先就是要幫助他解決困難,就像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這就是一個最好的管理法。

在《普門品》裡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是記述觀世音菩薩「救三毒」、「解七難」等「救苦救難」的慈悲行誼。

根據經文說,觀世音菩薩因為慈悲,所以遊諸國土,度脫眾生,為眾生解除苦難,包括去三毒與救七難。所謂「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甚至「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乃至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裡講的「三毒」,是從內部來的,就是我們內心的貪、瞋、痴;「七難」是從外境來的,就是火難、水難、風難、刀難、鬼難、囚難、賊難等。但是招致這些災難的,其實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內心裡,何嘗沒有「七難」呢?

例如:火難,就像是心中的瞋火;水難,就是愛欲之水;刀難,是指害人的驕慢、瞋恚之心;風難,就是無明煩惱的黑風;鬼難,就是一切的誘惑,諸如女色、金錢、權力、名位等,都是誘惑我們的夜叉羅剎,可以說數之不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