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攬勝】 禪心映天成:成都石經寺 文/郭詠澧 |2024.12.27 語音朗讀 4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觀音閣供奉烏木千手觀音。圖/郭詠澧藏傳佛教轉經筒,十分壯觀。圖/郭詠澧藏經樓珍藏有鎮寺之寶《中華大藏經》。圖/郭詠澧宏偉的石經寺山門。圖/郭詠澧始建於唐代的大雄寶殿。圖/郭詠澧 文/郭詠澧四川成都龍泉驛區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始建於東漢末年,占地約兩百餘畝,為川西佛教著名的五大叢林之一。初為東漢劉焉、劉璋父子官宦私宅,後捐出建為廟宇,取名「靈音寺」,後三國蜀漢大將趙雲承繼為家廟。明代正統年間,楚山禪師駐錫於此,將寺廟更名為「石經寺」;後因受蜀王贈金助修寺廟殿宇,感其恩而改名「天成寺」。清乾隆三十二年,簡州牧宋思仁贈送石刻《金剛經》一部,計三十二塊二十三碑,寺方感念,遂恢復原名「石經寺」。寺內經乾隆、嘉慶年間數次大修繕,形成今日的規模,全寺樓閣殿宇依山勢而建,院落林蔭掩映,素有「萬木蔽天」、「百道寒泉萬木中,遙望石經半天紫」之譽。石經寺主要建築由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祖師殿、觀音閣、藏經樓組成。始建於唐代的大雄寶殿主體結構一直保存至今,殿內彩繪藻井與鏤空雕花門窗,工藝精湛、巧奪天工。在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有西藏黃教法王宗喀巴大師殿。宗喀巴是著名的佛教理論家,創建「格魯派黃教」,石經寺是漢區藏傳佛教第一個密宗道場,融合漢藏佛教於一體之寺院。至於輝煌壯觀的祖師殿,則是供奉明代高僧楚山禪師的肉身菩薩。楚山紹琦禪師一生廣宣佛法,提倡禪淨雙修及道德文章,被朝廷冊封為「荊壁禪師」,駐錫石經寺;跟隨的弟子眾多,遍布全國法門,有史料記載的就有兩百餘位。楚山禪師因修行深厚預知圓寂時日,並於明成化九年坐化,寺內修建祖師殿以留存肉身,殿前上方有宋思仁手書〈月白風清〉牌匾。寺內觀音閣供奉一尊高十‧八公尺的烏木千手觀音菩薩像,雕刻有大手四十八隻、小手一千零八隻,頭像有五層十一面,造型精美,法相莊嚴慈祥;背光面刻有〈大悲咒〉、〈心經〉、〈吉祥如意經〉等,集漢藏觀音特徵於一身,是全中國第一大烏木觀音。此塊烏木經地質學家鑑定,係七千二百年前珍貴木質炭化形成,彌足珍貴。在天王殿與大雄寶殿間有兩口龍泉井,據說是山龍脈的龍眼。兩口井水左甘醇、右清冽,僧人稱為「龍眼陰陽井」,取井水煮茶談禪,茶香梵音、禪機交鋒,更添韻味。《聊齋誌異》、歷代文人墨客文章及李劼人的小說《死水微瀾》裡,都曾描寫過石經寺的名聲及香火盛況。石經寺內頗多珍稀古樹,大雄寶殿前有一棵後周顯德年間所植的羅漢松,道旁有兩株唐朝貞觀年間栽種的銀杏,以及多株千年漢柏、香樟等,至今仍枝繁葉茂,令人嘆為觀止。寺內珍貴文物除了《金剛經》石碑,還有兩件明成化五年和清乾隆三十五年所鑄的大鐵鐘。石經寺的鎮寺之寶,則是由台灣高僧明三法師和三寶弟子捐贈的一部百冊經書《中華大藏經》,現珍藏於藏經樓中。大雄寶殿內還有一些唐代風格壁畫,殿前壁上有石經寺沿革碑刻題記等。這些古樹、文物和樓閣建築,共同見證了石經寺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令人久久徘徊,讚賞不已。 前一篇文章 【歷史點滴】日據時期阿里山林鐵的建設與營運(下) 下一篇文章 【西夏檔案】 千古文字遊戲留一手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沙漠綠化 永續農林【佛門攬勝】龍興寺傳奇舍利塔【佛門攬勝】雲頂禪林:成都慈雲寺【蜀地巡禮】成都青羊宮攬勝藍色能源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