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終歲末之際,日前1111人力銀行執行了一項「上班族搶賺節慶財─兼差意向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三十五點二上班族無力儲蓄,百分之八十九點二的上班族計畫在年底至春節期間兼職,以增加收入及應對不足的正職薪資。yes123求職網所公布的「蛇年調薪分紅與職場代表字調查」則顯示,普通勞工認為需要平均加薪百分之十六點一才能改善現狀。顯見低薪現象乃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而相當矛盾的是,台灣一方面存在低薪問題;卻又存在缺工現象。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預測,台灣勞動市場面臨嚴峻的人才荒。預估二○二八年時勞動力缺口將達三十五萬人,到二○三○年更可能擴大缺工至四十八萬人。
照市場運作原則,如果企業部門缺乏人力,理論上將會提高薪資以吸引人才;如果人力供給大於企業需求,才會產生低薪結果。但台灣卻是缺工與低薪現象並存,違反正常的邏輯與認知。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專科畢業生的年平均所得已連續十四年超過大學畢業生。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平均年所得為六十五萬六千六百元,較專科畢業生少一萬六千四百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位數方面,大學畢業生也落後專科生的三萬零四百元。說明了大學教育的過度普及化,使得人才的實務能力降低。企業在招聘新人時,更傾向於尋找具備實務能力與即戰力的專科畢業生。
目前大學教育與實際工作需求之間存在落差,致使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職場所需的實務經驗和技能,降低就業競爭力,影響薪資水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調整大學的科系配置,強化大學教育與產業需求的連結,提升學生的實務技能和就業競爭力。技職教育與普通大學的比例也必須調整,否則將使普通大學的畢業生較缺乏實務技術能力,同時也不願意從事勞動性及實務性較高的工作。
台灣的低薪產業就業人口比例偏高,是必須克服的問題。目前台灣許多產業,由於所要求的專業技術以及實務經驗較寬鬆,導致雇主不需要提供高額的薪資就可以找到應聘的員工。此外,由於部分產業價格競爭激烈,使企業利潤降低,而無法提供合理的薪資。
可見只有將低薪產業轉型為高薪產業,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具有關鍵地位,如果能積極將半導體實力延伸至人工智能領域,從而導入到百工百業,以提升低薪產業的競爭力及獲利率,就可以提高一般勞工的薪資。
《富比世》雜誌最新公布的「二○二四年全球最富裕國家」排行榜,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各國國民的富裕程度。台灣以驚人的成績位列全球第十四名。可見台灣人民的富裕程度,絕對具有龐大的消費潛力。
政府應該具體研究如何引導國人的消費潛力,留在國內消費,而非用於國外消費。更應強力支持台灣農業、服務業等的品牌創新及設計研發,以刺激國人的購買欲望,並促其建構品牌、行銷全球,使相關產業成為具競爭力的高薪產業,一舉解決現存的低薪與缺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