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藍筱琦
文/藍筱琦
人生是否真的能「什麼都要」?事業、婚姻、學業,甚至運動健身,還有不停的自我提升,我們都想兼顧,但事實是,時間與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抓住所有東西。擬定優先順序與現實妥協,或許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在荷蘭各主要城市的大學招生網站上,常見到這樣的警告:「如果在入學前尚未找到住宿處,學校建議你不要冒險飛過來。」這並非危言聳聽,荷蘭現在無論是學生宿舍還是私人租房,都面臨嚴重短缺的情況。再加上各種打房政策,導致屋主紛紛出售物業,疫情後,房價不降反升,居高不下。
我在荷蘭一所知名大學的國際事務室工作,是國際學生的重要聯繫窗口。開學一個月後的一個周日晚上,我正在準備下周的工作時,突然收到一封標題以大寫“URGENT”(緊急)開頭的學生訊息。發信人是Z,一名年近三十歲、來自土耳其的女律師,她剛新婚不久,為了攻讀進階碩士學位來到荷蘭。看到她的訊息,我心頭一緊,馬上回覆她,並安排隔天在辦公室面談。
次日,我在辦公室見到Z,才了解事情的全貌。這一個月來,她的生活已經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了。她原以為自己可以兼顧全職遠端工作和一年制的碩士課程,但事實遠非如此。
Z本身的留學準備也不太順利:丈夫的簽證辦不下來,她的學生證因婚後冠夫姓,導致申請資料與市政廳不符,一直無法更新。此外,她沒能及時申請學生宿舍,而荷蘭的租房市場極度緊繃,來了一個月仍未找到合適的住所,只能住在旅館,耗盡了大半積蓄。種種壓力,讓她無所適從。
Z對自己的期待很高,她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兼顧每周四十小時的工作與四十小時的學業,也相信只要遞交學生證,學校或政府機構就會幫她搞定一切文件。她低估了跨國文件處理的複雜性,也高估了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我理解她的“URGENT”。在國外留學,不僅學業壓力巨大,還要面對氣候、飲食、文化等多重挑戰,尤其是一年制碩士課程,節奏緊湊,作業接連不斷,何況她還要承受經濟壓力。Z自我期許的「我能兼顧一切」終究被現實擊碎了。
那天,我真誠地告訴她:「這是妳的決定點。妳並不需要靠這個學位來定義自己,妳是一位優秀的律師,事業發展得很好,但目前看來,似乎留學這件事並未站在你這一邊。也許,放下這次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暫緩夢想,兩年後再重新出發,才是更理智的選擇。」我能感受到,她理智上已經明白,但情感上依舊難以放手。
隔了一天,她發訊息問我:「如果現在退學,需要支付多少學費?」她語氣急躁,甚至問如果不繳會怎樣。這種不冷靜讓我有些擔憂。我耐心向她解釋學校的退學與繳費規定,並附上公告的相關連結,提醒她信用問題的重要性。幾番往來後,我在系統中看到,她最終完成了退學手續。
人生是否真的能「什麼都要」?事業、婚姻、學業,甚至運動健身,還有不停的自我提升,我們都想兼顧,但事實是,時間與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抓住所有東西。擬定優先順序與現實妥協,或許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