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媽在荷蘭】給家人學習的機會

文/藍筱琦 |2025.05.12
95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藍筱琦

在荷蘭,洗碗機幾乎是家家戶戶的標準配備,無論是學生宿舍、家庭住宅,甚至連民宿也都一應俱全,洗碗不用再動手,不但省時省力,還能節水,實在便利。不過,就算有了洗碗機,「放碗盤進去」這個步驟還是得做,而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潛規則」。

碗盤到底要怎麼擺,才能最有效率地利用空間,又洗得乾淨?餐具該朝上還是朝下?深盤跟淺碟能不能並排?誰負責把碗盤放進洗碗機?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成為全家熱烈討論(甚至有點小爭執)的話題。上網一查,竟然有不少影片專門教「正確擺放法」,就連維基百科也有專文介紹,足見這是一門值得研究(會讓人吵架)的學問!

有趣的是,幾乎每個家裡,總有那麼一位對洗碗機擺盤極為講究的成員,這個人往往主動承擔這項任務,若看到別人擺得不「正確」,還會忍不住全部重擺一次。在我家,這個角色就是我先生。他排碗盤的功力就像他熟練地打包出差時的行李箱一樣,總能發揮洗碗機的最大效能,我也樂得讓他發揮專長,不會干涉太多。

然而,孩子慢慢長大後,我希望他們能學習家務,培養獨立的能力。有人擔心讓孩子處理油膩碗盤會不會摔破,但我總覺得,愈不讓他們嘗試,就愈容易出錯。我的原則是:不碎念,放手讓他們做。

有一天,我家上國中的女兒正練習把碗盤放入洗碗機,我看到先生站在一旁,雙手插腰,嘴唇緊閉,一副快要忍不住想開口糾正的模樣。我趕緊打圓場說:「老公,還記得當年你第一次幫寶寶換尿布的樣子嗎?我真的超想叫你退下,讓我來。但我知道你不練習就不會熟,所以我選擇閉嘴,讓你多試幾次。」他聽懂了我的暗示,也默默放下糾正的衝動。女兒就在這樣「無聲監督」下,順利完成了任務。

當媽媽的,真的要學會放手,不要剝奪孩子或另一半學習、參與的機會。雖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來比較快」,但其實這樣做,只是讓他們少了一份自立和參與生活的能力。

我的父母也是一個好例子。他們年輕時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爸爸負責處理銀行、報稅、交通等事務,媽媽則打理家務。但退休後,媽媽開始自己慢慢摸索、學習原本不熟悉的事情,像是查詢信用卡點數、搭乘捷運、使用 Google 地圖等等。

現在,我的媽媽,不但對捷運路線熟門熟路,還能幫我指點哪個出口最方便。而爸爸也逐漸接手一些家務,學著摺衣服、倒垃圾。夫妻之間彼此補位或換位,並不一定是什麼偉大的愛情故事,而是一種貼心與實際的體貼:讓彼此都能更自在、更獨立地過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