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福壽觀 4-4

文/星雲大師 |2024.12.20
798觀看次
字級
在人間,福有限,壽亦有限,如果能把福德修成福德性,那就是無量的了。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另外,古德高僧的詩偈中,也有不少談及如何增福添壽,如:



三寶門中福好修,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財產總非真,及早將他施於貧;

水火盜官並逆子,五家有份盡來侵。

一粒落土百粒收,一文施捨萬文收;

與君寄在堅牢庫,汝及子孫享不休。



富貴要自己去耕耘,福壽要自己去播種,不知勤奮耕種而冀望有成,猶如守株待兔,終歸幻滅。世間的財富虛妄不實,熊熊烈火、洶湧洪水、強盜貪官、不肖子孫,都可能奪去我們辛辛苦苦、血汗相濡攢聚的錢財,不如將它施捨出去,讓窮困的人現世受益,並且德澤庇蔭子孫於來生,得享無盡福報,何樂而不為呢?怎樣才有福壽?「能善行禮節,常敬長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壽而安」。求得福壽之道並不困難,就看我們努力多少,實踐幾分。

四、佛教對福壽的看法

佛教對福壽有何看法,從唐代六祖惠能大師的偈文中可以了解一點端倪: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祿變禍兆。

心好命不好,轉禍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一切的福壽果報都離不開心地的修持,心地純善,平時又知與人結緣,培植福壽的因緣,自然富貴隨身,長命百歲。存心險惡,雖能左右逢源,享受一時的快樂,但轉瞬間即變成災難禍殃。譬如搶劫偷竊別人的財富,雖能得到短暫的欲樂,但是卻埋下日後服刑受苦的惡因,好比以舌頭舐食劍上的蜂蜜,雖然嘗到甜美的蜂蜜,卻把舌頭也割傷了。

因此,雖然眼前因緣不具足,只要宅心仁厚,心存慈悲,災禍也會轉化成幸福。心地既凶狠,又不知善植福德因緣,必然會遭到貧窮短命的果報。福祿壽命的獲得,取決於我們的心念清淨與否?只要我們能把這顆心照顧好,時時攝護它,處處觀照它,不任它放逸,不使它逾矩,二六時中住在正法之中,那麼福壽的獲得是不容置疑的。

遵守五戒得福壽

如何才能增福添壽?依佛教的看法,福壽並非上天所賜,亦不是他人給予,而是自己的善行感得。所謂自作自受,自己的淨行善業能為自己帶來無盡的福壽,自己的劣行惡業也會斷絕福壽的因緣,糟蹋自己的幸福。佛教所講的五戒,不殺生就能永保長壽,不偷盜就能擁有福報,只要遵守佛教的五戒就能得到福壽。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自我修持,才能健康長壽、幸福快樂呢?下列妙訣,可供參考:



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苦,吃得虧。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跑跑。

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



這詩偈告訴我們正確的生活態度、正常的生活規律,能夠如此,福壽自然而有。日常食衣住行中,吃東西不精挑細選。除了吃得粗、吃得少,更要吃得苦、吃得虧,偉大的事業都是從吃虧受苦中煎熬出來的,汙泥裡才能長出淨蓮,烈火中才能冶煉出黃金,在打擊挫折下才能造就成熟的生命。如何才能福壽綿長?生活要有規律秩序,早睡早起,有一定的作息;心情要保持安和愉快,不輕易鬧情緒,不隨便發脾氣,讓自己忙碌起來,忙碌於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忙碌於事業的創造,忙碌於服務社會人群,忙碌於自我生命的提升,把自己的生活填充起來,讓煩惱沒有一絲空隙可乘,享受放曠逍遙的歡樂人生!

佛教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獲得多少,而是對於已經擁有的能珍惜幾分。知足第一富,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間最富貴的人。「別人騎馬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餘」,比較計較,只有帶給自己更多的怨憤痛苦,幸福就在一念的肯定,當下的承擔,不忮不求、不悲不惱的當下一念,就是至上的幸福。「勿羨他人富,勿悲自己窮,知足心常樂,無求品自高」,就是這個道理。

求福當求永世福

福壽既然是我們所企盼追求,那麼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福壽呢?佛教認為世間的福壽無論如何的廣長,都有它的缺憾限量,不是最究竟殊勝。明朝唐寅有一首詩描寫得好:「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僅有五十年,倒有一半在夜間過去了,算來算去只有二十五年,又受盡多少風霜煩惱。」

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虛幻似水上浮漚,每天在吃喝大小便利之中浪費多少寶貴光陰,在所剩不多的生命裡,又裝滿多少的貪瞋苦悶,這種如夢幻泡影的福壽不是我們追求的對象,這種如鏡花水月的人生不是我們實踐的目標,那麼人生當求怎樣的福壽呢?



求福當求永久福,

增壽當增無量壽;

求福當求智慧福,

增壽當增慈悲壽。



我們追求福報應追求生生世世的永久福報,而不是追求一世一時的短暫福報,如《金剛經》所言,一生一世的幸福是有限、有量、有盡、有為、有漏;永久的幸福是無限、無量、無盡、無為、無漏、盜賊不能偷、水火不能侵、永恆不缺失的幸福。

長壽,如果只是肉體生命的延長,而無言教、工作、道德、智慧、和諧等精神作為生命的內涵,其實長壽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我們應該追求永恆不死的真生命,追求與虛空宇宙同在,亙古不滅的無量壽。

「求福當求智慧福,增壽當增慈悲壽」。只有福報,沒有智慧,好比片輪難行,單翅難飛,必須融和了智慧的福報才功行圓滿,有了智慧的福報,才能運用智慧把自己的福報回饋給一切眾生。同樣的,只有長壽而不知行善,這種長壽對眾生而言,無存在的意義。因此我們要追求智慧福、慈悲壽,如觀世音菩薩,累劫累世慈悲度化,不求自我完成。

在人間,福有限,壽亦有限,如果能把福德修成福德性,那就是無量的了。將有限的人生壽命,修行證悟到自己的真心本性,那個不老、不死,永恆不滅生命,便能隨緣逍遙,任運自在,其樂融融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