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人應該大公無私的治理國政,尤其要重視文化建設,充實人民的精神內涵,如此才能鞏固國基,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三、從「經濟生活的富足」看阿彌陀佛的管理
俗語說:「民以食為天。」人要生存,首先必須要能三餐溫飽,這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物質生活滿足以後,還要有充實的內在精神生活,乃至要有藝術的美化生活,尤其要有信仰的修行生活,如此心靈豐實,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生。
在極樂世界裡,所謂「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人民完全不必為三餐忙碌,他們只要心念一動,經由眼、耳、鼻、觸等,就能飽食;所穿的衣服,都是輕便而不笨重,就像現在有錢人家所穿的綾羅綢緞一樣;乃至一切生活所需,都是隨念即得,不虞匱乏。
除了物質生活富足之外,在精神生活方面,他們一早起來,便各自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到了吃飯時間,便回到本國。他們往來的交通,都是飛行自在,意念就可以來去自如,十分便利,也不會有交通事故發生。
等到用過飯後,並不是就閒著沒事做,而是散步在平坦的道路,以及花草樹木之間,做些令人心曠神怡、安全自在的經行運動;之後則各自「念佛、念法、念僧」的修行,並且要與大眾共同聚會,討論佛法,這就是淨土的一日生活。
由此可見,阿彌陀佛對人民的生活,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都照顧得很好。尤其在極樂世界裡,凡所有一切都不是私有的、不是占有的,都是共有的、公有的,什麼都是超越的,不但人民沒有經濟的占有與困擾,國家也不必擔心經濟衰退,或是股價崩盤等問題。所以阿彌陀佛可以說是一個了不起的經濟學專家,他把淨土的經濟管理得十分完善;更重要的是,淨土的人民言論思想自由,可以自由論道,所以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以外,更重視精神心靈的昇華。
這種兼顧物質與精神生活的管理理念,也說明一個道理,就是一個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重視人文素養的提升,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就像現在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國,如果他們沒有內在的文化,沒有精神文明,就不足為世人所稱道。所以現在國家的領導人,都應該學習阿彌陀佛,大公無私的治理國政,民所好者,皆能順應,並且應解決他們的問題。尤其要重視文化建設,要充實人民的精神內涵,有了人文的基礎建設,如此才能鞏固國基,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
四、從「人事制度的完善」看阿彌陀佛的管理
很多人常會跟我談到管理學的問題,我說最會管理的,就是阿彌陀佛。你看,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裡面,人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本來世間最難管理的,就是人。一般說,事情容易做,人很難管理,阿彌陀佛不但要管很多的人,而且他把這許多的人都管成是「諸上善人」,皆能互相尊重、互相友愛、互相聯誼、互相照顧的聚集在一個地方。
由此說明,阿彌陀佛不僅是偉大的環保專家、是一流的建築設計師、是了不起的經濟學家,更是善於領導駕馭眾生的人事管理學專家。他「三根普被」,教導眾生「一心不亂」的稱念其名,所以生活在極樂世界裡的眾生,他們在道業上都已達到不退轉的「阿鞞跋致」境界,都是諸上善人,沒有三惡道;因為沒有惡人惡事的迫害,大家無有恐怖,所以治安管理良好,完全不需要派出所、警察局等,人人都很安全,和平互助。
阿彌陀佛為什麼能把極樂世界的眾生,領導成每一個人都能互相尊重、包容,彼此友愛、和樂、安詳的生活在一起?一者是因為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蓮花化生」,不是胎生肉體,所以沒有男女的愛欲糾葛,也沒有親與不親的分別,因此沒有男女糾紛,沒有情殺或暴力傷害,也不會分別一等親、二等親、三等親,大家都很講究和眾,沒有經濟占有,彼此不自私、不貪婪、不比較、不妒忌等。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淨土的人事制度很周全完備。在極樂世界裡,所謂「九品蓮花」、「九品往生」,也就是每一個眾生,依他們的修行程度,分為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中品下生、中品中生、中品上生;上品下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等九個品位,如此一來,有倫理、有次序,大家不但可以各安其分,各自修行,同時也有個階次、目標,讓大家努力精進。
這也如同現在國家的文官制度,官階晉升依制度辦理。有制度、有規矩,人人各守分際,不相侵犯,甚至互助合作,無你我之分,大家都是一家人,彼此友愛合群,互敬互重。雖有差別,都是平等;雖有局限,但統一管理。所以人際關係融洽,社會和諧,自然形成一個有德賢者共同居住的佛國淨土。這正說明,一個國家、一個團體,只要有健全的體制,自能和諧順利的發展,這是管理學中不容忽視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