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敘利亞掌權半世紀的阿塞德政權,竟然在一個星期之內土崩瓦解。這雖是俄烏戰爭、以哈戰爭的遞延效應,對地緣政治的影響,卻可能比這兩場戰爭更大。
長達十三年內戰,加上西方制裁導致經濟崩潰和領袖腐敗等,固然是阿塞德政權瞬間倒台的主因,但也與外部盟友的抽腿有關。
自內戰以來,敘利亞就高度仰賴外部力量,伊朗派了數千民兵為阿塞德政權效力,俄羅斯則提供戰機和防空系統。而伊朗自九月以來,因內外情勢交逼決定縮減援助規模,日前更率先撤走人員。俄羅斯則把大部分軍事資源投入俄烏戰場,削弱敘利亞政府軍的防禦能力,以致戰況急轉直下,阿塞德孤立無援而以流亡告終。
伊朗肯定是敘利亞內戰的大輸家。到敘利亞內戰後期,阿塞德政權已淪為伊朗的附庸。這使得伊朗終於和所有其他附庸勢力連成一片:打通了旁邊的伊拉克,再打通了敘利亞,又接壤了真主黨控制的黎巴嫩,再連接了以色列南部邊境的哈瑪斯,還有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負責海域,使整個「抵抗軸心」成了氣候。
但過去一年,哈瑪斯、真主黨相繼被以色列重創,胡塞武裝也被盟軍連番攻擊。失去了敘利亞,伊朗苦心經營數十年的「什葉派之弧」基本垮了。伊朗已經變回一個「半普通國家」,國際影響力急降,國內反對勢力蠢蠢欲動,未來內部崩壞的可能性愈來愈高。
另一個輸家是俄羅斯。就在幾年前,敘利亞儼然是俄羅斯向世界展示其實力範圍的象徵,但如今敘利亞改朝換代,將對它與俄羅斯的聯盟形成打擊,連帶影響到俄烏戰爭。
現在俄羅斯收留了流亡的阿塞德,這張牌怎麼用,還待觀察。畢竟在烏克蘭內亂時,俄羅斯也收留逃亡的烏總統亞努科維奇,但後來的俄烏戰爭,亞努科維奇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至於贏家,首先是土耳其。土耳其支持反政府軍HTS之餘,早就另外成立了一個「敘利亞過渡政府」,並直接出兵占領敘利亞北部若干地方。土耳其的盤算是把北敘利亞變成緩衝區,既處理庫德人問題,也做為進一步統合其他突厥語系地區的跳板,與亞塞拜然等盟友遙相呼應,已經取代伊朗,成為中東最有話語權的國家。
以色列也是敘利亞內戰的一個贏家。在阿塞德政權倒台後,以軍狂轟敘利亞三百五十多次,地面部隊更跨越戈蘭高地,進入敘利亞非軍事區,占領許多廢棄軍事據點, 這是自一九七三年十月第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國地面部隊首次公開進入敘國領土。
中國大陸的角色也值得關注。一九五八年毛澤東曾以「支援中東兄弟」為由,發動金門砲戰,間接為敘利亞打過一仗,敘利亞因此成為「中國傳統盟友」。去年九月杭州亞運期間,習近平還派出專機邀請阿塞德夫婦對中國進行訪問,宣布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現在阿塞德遭推翻逃亡,突顯中國的中東外交政策有其局限性,使北京擴張在中東影響力的戰略將暫時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