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時刻】乘著歌聲的翅膀

文/平郁 |2024.12.11
760觀看次
字級

文/平郁

前一陣子應朋友之邀,參加了一場藝術歌曲慈善音樂會。其實我一看到曲目就受到吸引,因為主題是「中文藝術歌謠」。近年來,眾多流行歌手紛紛舉辦演唱會,往往場場秒殺,但中文藝術歌曲演唱會卻甚少聽聞,這麼好的機會,我怎能錯過?當然欣然前往。

一開場就是一位男高音唱的〈滿江紅〉,當我聽到「怒髮衝冠憑欄處……」的歌詞,心緒忍不住開始翻騰。這些歌曲,有多久沒聽到了呢?我一面聽著諸位男女歌唱家輪番唱出優美的旋律,一面回想起自己的聽歌歲月。

聽歌、唱歌對我來說一直是種享受,通常我來者不拒,感覺好聽的歌都海納百川。我從小就喜歡唱,連幼稚園的兒歌、小學時代的歌謠都念念不忘,像是〈太湖船〉、〈郊遊〉等,因為歌詞優美淺白,容易記憶,我至今還會有意無意地哼上幾句。

高中時代,正值升學主義的壓力,幸好校方每周保留了一兩堂音樂課,在短短幾小時的音符與歌曲的陪伴下,有如拉緊的弦鬆開了些許。我記得弘一大師李叔同的〈送別〉,優美的歌詞與旋律,時常引我潸然淚下;或是新疆歌謠〈在銀色的月光下〉,也總讓我有銀白大地的寧靜聯想。當然,音樂課的歌不只中文歌,我也深深喜愛一些世界名曲,例如舒伯特譜寫的〈菩提樹〉。

上了大學後,學校每年都會舉辦系所的合唱比賽,有好幾首合唱曲也深得我心,例如〈長恨歌‧山在虛無飄緲間〉、〈你來〉等,這些合唱曲如果練得好,幾十張嘴巴齊聲吐出悠揚的曲調,常讓我聽得心旌蕩漾。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音樂大師黃友棣教授的〈思我故鄉〉。「那黃埔的潮汐,江漢的雨霽,龍門石闕的奔放!松花江魚吹細浪,雅魯藏布江經聲迴盪……」,真令人盪氣迴腸。

想到黃友棣教授,記憶愈拉愈長。大約二十多年前,我因緣際會參加了高雄一個佛教團體的附屬合唱團。合唱團老師本身是女高音,曾經請託黃友棣教授譜寫過幾首佛曲,有一天,老師竟然邀來黃友棣教授本尊前來指導。黃教授德高望重,一九四一年就寫下抗日戰爭時期的名曲〈杜鵑花〉,團員們久仰大名,個個興奮不已。

當時黃教授已九十二歲高齡,但耳聰目明,一頭銀絲整整齊齊,只見身形挺拔、腰桿筆直的他一進門就說:「不要怕,不要怕,我是來幫你們的,不是來考你們、罵你們的。」

我們因為準備不充分,也沒好好演練過,有如「烏合之眾」上台後,下台又如鳥獸散。黃教授看著我們,很幽默地演說了將近半個鐘頭:「身體運用要正確、要充分,不能對不起身體,不要好像給了你們一千元,你們只用了兩百元,其他的都中飽私囊去了;要挺胸,空氣才會順暢。要為健康而唱歌;唱歌比笑更有效……」

大師神情開朗,面容慈藹,不斷強調「音樂生活化,生活音樂化」,一字一句都顯現出他對音樂的深情。我由衷欽佩他……

一陣掌聲,把我拉回藝術歌曲音樂會的現場,節目已經來到最後的安可曲了。在場的歌唱家們邀請大家一起合唱黃自先生的〈西風的話〉和〈本事〉,這又是兩首在我那個年代耳熟能詳、極受喜愛的歌曲,許多人都忘我地唱著,包括我。那個下午,在回憶和優美旋律交織下,歌聲的翅膀帶著我,不斷飛越在我的心間。那是一場真正的心靈盛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