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愛倫
今年夏天,一群年輕朋友來家裡一人一菜,邱澤的經紀人孫嘉騏曾是我同事,很清楚我有健康焦慮症的毛病,她看到我家有四台空氣清淨機,就說:「高姐這麼在乎空氣品質,怎麼會沒有用防霾紗窗?」當時,我還真不知道防霾紗窗意味什麼?只是「能防霾」這三個字立刻打動我。
嘉騏說防霾紗窗顏色較深,看起來很像一片玻璃;可是穿透性很好,不會影響室內光線,也不會影響空氣流通,我問:「那妳裝了嗎?」她笑:「準備裝,在考慮,有點貴。」
四月去台中演講時,認識了朋友的朋友,剛好是防霾紗窗的品牌經理,我把這個巧遇視為天意,立刻請工程師來家裡測量環境的需求。我家客廳主窗,是近距離面對整片小樹林,我擁有芬多精、負離子,擁有所有符合清新空氣條件的主觀感受,這樣滿意的我,哪裡還會需要防霾紗窗呢?
曾有高樓層鄰居問我:「我家灰塵很嚴重,你家灰塵大嗎?」我也在奇怪這件事,社區綠化的這麼完美,但是家裡每天不僅僅是掃出「灰」,而是掃出很多「沙」,沙從哪裡來?小樹林嗎?至今不明白。
以前赤腳走地板覺得沙沙的,改裝防霾紗窗之後,家裡的灰沙明顯變少了。這些心得當然要跟朋友報告一下,沒想到編劇李曉蘋神氣的說:「我比妳先進,喬遷新家時就安裝了防霾紗窗。」周丹薇聽了後,也立刻跟進。
「號稱」可防pm2.5微粒的紗窗,我的使用經驗良好,平面光滑的紗面,真的很像鏡面,高大的先生無需拆卸紗窗沖洗,直接用溼布擦拭就很乾淨。
猶記得高溫盛夏來安裝紗窗時,素質極高的師傅們怕把家裡弄髒,帶著大捆紗窗和工作折疊桌的他們說:「我們到屋頂陽台去裁切。」先生立刻制止:「不可以不可以,屋頂太陽大,溫度太高了,你們就在屋裡裁切,沒關係的。」
他們在樓梯間進行裁切裝框時,我們把家裡冷氣開到最大,再把大門開著,讓師傅們不至太熱。完工後,師傅也把樓梯間清理得乾乾淨淨。師傅走後,我跟先生說:「如果師傅在這樣的氣溫中曝晒工作真的很危險,你的體貼,真的讓我很開心。」
生活就是這樣,每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其實都像夾心甜點,觀察它端詳它體會它,就能在直接受用中,悟出其他的道理;我向來愛批評先生的不擅讚美是一種自私,但是他阻斷師傅讓太陽直射的心意,讓我頓時心生敬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