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為健康帶來隱患 文/穿山甲 |2024.12.06 語音朗讀 15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圖/123RF圖/123RF 文/穿山甲肥胖造成的影響,不僅是外觀的改變,對健康的危害更大,除造成體能衰退外,也容易併發如糖尿病、痛風、關節炎,以及高血壓與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更有許多研究表明,肥胖容易誘發多種癌症。肥胖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一種慢性疾病。肥胖風險 併發疾病長期以來有許多的專家學者投入研究:如何治療或降低肥胖的發生。肥胖的成因源自脂肪細胞的生長,以及白色脂肪組織的擴張。單一脂肪細胞的尺寸,可以增大至20倍左右,其容積理論上可以容納8000倍的脂肪。三酸甘油脂存放於脂肪細胞中,脂肪細胞形成的脂肪組織位於皮膚下方的皮下脂肪層與腹腔內的內臟脂肪組織,內臟脂肪組織的功用主要是固定與支撐內臟器官。通常肥胖引發的疾病有很大程度源自於體內的脂肪分布,反而不是體重過重,尤以內臟的脂肪堆積與肥胖相關的併發症,關聯性更強。舉例來說,堆積在胰臟的脂肪過多,容易讓胰臟細胞受損,導致胰島素的分泌失常,並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的現象。有胰島素阻抗的患者,會因為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穩定血糖,過多的胰島素又會再度造成脂肪的堆積,使得胰島素阻抗的情形更為嚴重。長期的胰島素阻抗,易使人體處在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等,代謝症候群、併發症與慢性疾病的風險下。因此,糖尿病並非肥胖專有疾病,身材纖瘦也可能因為內臟脂肪問題,產生相關疾病,不過肥胖引發疾病的機率仍然較高。常見治療 藥物手術飲食管理與規律運動是治療肥胖症的第一線,若仍無法達到預期的減重目標,經評估後通常會再施以手術或藥物的方式治療。手術治療通常是將胃的空間縮小、讓患者容易有飽足感,使其減少食物的攝取量,又或者改變腸道的路徑,以減少食物在腸道中的吸收長度。手術對人體而言,具有較強的侵入性,對身體的負擔較大,術後也可能發生微量營養素攝取不足的現象。同樣地,藥物治療目的,亦是冀望透過藥物降低食欲或減少腸道吸收。服藥期間容易造成胃腸方面的副作用,會增加排便次數或出現油便等現象,最好在醫生的指示與觀察下服用。上述的兩種治療方式,皆從減少進食欲望或降低營養的攝取來進行治療,較難處理體內已經存在的脂肪。雖然可以透過抽脂手術移除體內的脂肪,但效果有限,只能針對皮下的脂肪層來移除,通常目的也僅在於美容與體態的雕塑。倘若要移除大範圍的脂肪部位,手術具有相當大的風險,亦容易產生較多的術後問題,並且仍舊無法有效地移除過多的內臟脂肪。必須要知道,內臟脂肪才是引發肥胖併發症的主要禍首。除此之外,脂肪在人體內並不是連續存在著,而是以多個區塊的方式儲存於脂肪組織中,每個脂肪區塊的位置並不固定的。這種不確定的散布方式,讓治療肥胖症添增了更多的難度。因此,除了吃藥控制外,持續運動與改善飲食,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內臟脂肪其實是可逆的,持續運動可以適當代謝身體脂肪。飲食上不單是吃得少就好,也需要吃的均衡,基本的五大營養素外,可增加蔬菜的攝取量,亦不建議吃大量蛋白質,因為容易傷害腎臟。 前一篇文章 忍者乾糧 下一篇文章 泡麵脂肪在哪裡?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老金幣古羅馬寶藏故事撒網與捕魚蜘蛛動物有哪些捕魚高手?諾貝爾獎最接近數學一次?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作者其他文章車速表 準確性如何?鹹蛋有科學 鹹香好滋味 搞笑諾貝爾獎 背後有智慧古人愛美藏危機毒素製成美容劑昆蟲體溫調節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