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神奇 聲波特性

文/簡麗賢  |2024.11.28
512觀看次
字級
凹面鏡焦點分別為F1和F2。甲乙兩人分別凹面鏡的焦點處,甲在第1個凹面鏡焦點處小聲講話,聲波經由凹面鏡反射後平行主軸行進,遇第2個凹面鏡時,聲波反射會聚另一焦點處,乙便可以聽到甲所說的話。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簡麗賢

學生問我:「科博館的超聲波演示,為何聲波可以懸空支撐紙片?」、「台中國家歌劇院設計美聲涵洞,這有何物理概念?」聲波特性問題,大哉問!

科學家早已了解運用聲波的「駐波」特性,可懸浮質量輕的物體;即使電磁波也可以利用駐波概念懸浮極微小的細胞。

聲波懸浮 猶如魔術



研究者在實驗室以開口向上的超聲波發射器產生聲波,正上方安置反射板,透過聲波反射與波疊加的干涉特性,在發射器之間形成駐波:距離愈遠,振動位移為零的節點愈多,懸浮點愈多,可懸浮愈多的紙片或小保麗龍球。研究者為求得較明顯的駐波,在實驗桌面及垂直桌面上方各放置一具超音波發射器,效果尤佳。

聲波懸浮技術是藉由空氣壓力差異支撐懸浮物的重量。一般駐波式聲音懸浮的原理,是透過振動源產生聲波,依靠聲源形成的聲波壓力,透過超聲波發射器與反射裝置,聲波不斷的反射與干涉,形成駐波,支撐微小物件的重量。若適當調整聲源與反射裝置間的距離,調整聲音壓力差異的位置,能抵抗物件所受的重量,使物件漂浮。

台中國家歌劇院是台中地標,內部牆壁的曲面設計應用聲波反射的特性,一如聞名遐邇的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的歌劇院,歷史悠久,是觀光客常造訪的景點,體驗現場歌劇演出的魅力。

筆者曾造訪維也納的歌劇院,偌大的歌劇院舞台,看不到麥克風裝備,坐在後排的我,距離舞台大約50公尺,仍然很清楚聽到歌聲。舞台的曲面與歌劇院的四周牆壁的曲面空間設計,發揮清晰傳遞聲波的功能。

台中歌劇院仿自古代的「洞窟」而設計成「美聲涵洞」,內部共有58面曲面的牆,建築物材料大都為鋼筋混凝土,部分為鋼製材料,被建築業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就聲波特性討論歌劇院的曲面設計,涉及聲波的反射、吸收與空間的「混響」等。

聲波反射 混響交疊



聲波需要依靠介質才能傳播能量。說話時是以空氣當介質,並且在空氣中形成壓力變化的疏密波。聲波若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現象,像光波遇到鏡子反射、山谷的回音或用聲納探測海底,就是應用聲波反射。在反射過程中,部分聲波的能量會被障礙物吸收,因此反射後的音量會小些。

聲波遇到界面處反射時,遵守「反射定律」。透過反射定律,可以設計有趣的活動。例如,新竹小叮噹科學遊樂區中,曾設置兩個拋物面做成的凹面鏡,兩凹面鏡的主軸相同,焦點也相同。當甲、乙兩人分別站在兩個焦點位置,甲小聲地說悄悄話,經過曲面的反射後,乙可以聽到甲說的話,這是利用聲波的反射,而且發出聲波的人站在曲面的焦點,聽的人也在另一曲面的焦點。

為使聽眾能清楚聽到舞台上發出的原聲,歌劇院若不使用擴音設備,設計時必須考慮反射牆面的聲波反射與能量吸收,也要考慮建築聲學的「混響」效果。混響是原發出聲音與反射後的回聲,交互影響的效應。在室內發出聲音必然有回聲,當聲源停止發出聲波後,能量會被環境物質吸收,在聲波能量逐漸衰減到很微弱之前,必經歷一段時間。聲源停止發聲後,聲波在封閉空間反射延續的時間稱為「混響時間」,會影響聽覺的辨識度。設計歌劇院的建築時,必然考量空間容量與原聲與回聲的混響時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