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正雄
因不擅賺錢,我這輩子除了急診之外,從不搭計程車。
許多次搭火車從南部歸來,在台北車站下車,如果錯過捷運和公車,我會選擇睡在二二八公園,清晨再搭公車回新莊的家。
若在板橋或樹林站下火車,則會選擇走十公里左右的夜路回家。
但是今年媽媽和姊姊分別換了人工膝關節之後,去哪裡都捨不得讓她們走路或搭大眾交通工具,即便只有短短幾百公尺,我也要叫計程車。近年計程車隨著基本工資調漲,費用比我想像的還高,行進間、等待間,每當計費表跳一下,我的心也總跟著跳一下,每一跳的代價就是五元。
回想我常在腦袋沙盤推演如何利用轉乘,捷運、公車、UBike、提早下車,就為了省個幾元;但是,如今身在計程車上的我,思考的卻是要給司機多少小費?
其實計程車司機也很辛苦!這幾年有Uber、UBike…等其他競爭者,加上行人路權提升,隨便停車攬客都會被記點罰錢。那天遇到一位計程車司機,外行的媽媽說:「做這行應該不錯!每天都能在車上吹冷氣。」司機先生馬上大吐苦水說:「極端氣候,坐前座每天被太陽晒到快脫皮;為了看衛星導航,也不敢戴太陽眼鏡,只能整天瞇著眼。」
也曾遇到計程車司機,副駕駛座放了很多私人物品,猜是以車為家,頻頻道歉,要我們三人擠在後座。
才漸漸明白他們的辛苦!
所以,找錢時,通常我都會把零錢留給司機當小費,雖然不過五元、一二十元,其實不多!但背後蘊含的意義比較重要,代表我們肯定他們的服務,也體恤他們的辛苦。有時車資不足一百,我還會加給五十元當小費,讓載到短程的司機們,心情比較不鬱卒。
後來媽媽似乎與我有了默契,雖然車資是我付的,坐最裡面的媽媽在下車時,也會請司機把零錢留著,不用找了。
但,今天為讓全身痠痛的媽媽轉移注意力,請她去看最喜愛的恐怖片,回程下車時,查看計程的車資表上顯示一百九十元,和去程差不多,付了兩百,本以為媽媽會如同之前那樣,請司機留著零錢;沒想到下車後,媽媽手裡居然多了五個十元,我問為何會多五十元?
媽媽說不知道,就下車時,司機硬塞給她的,應該是給我們的小費。
計程車司機居然反過來給乘客小費,我還是頭一遭遇到,回想一路上塞車,我們跟司機幾乎沒有交流,因媽媽身體痠痛,我忙著幫她按摩、餵水,或許,是這個原因吧。
我能理解計程車司機的辛苦,他們也能感受到我照顧家人的用心。那五個十元,彷彿是一組密碼,代表我們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體恤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