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社群網站有個「冰桶挑戰」非常有名,參加者須將一整桶冰塊水從頭淋下,意在引起人們對「漸凍人」的關注。包括比爾蓋茲、周杰倫……很多名人紛紛響應,「溼身」募款。圖/Pixabay
文/徐正雄
多年前,社群網站有個「冰桶挑戰」非常有名,參加者須將一整桶冰塊水從頭淋下,意在引起人們對「漸凍人」的關注。包括比爾蓋茲、周杰倫……很多名人紛紛響應,「溼身」募款。
本以為這種病離我非常遙遠,不料,身邊有位朋友,罹患了類似漸凍症,也是運動神經退化的帕金森氏症。
一般來說,這種病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我朋友才四十多歲,正值人生黃金時期。為此,朋友喪失人生目標,辭去教職賦閒在家,除了每三個月就醫、偶爾騎騎單車,再也不肯為自己做得更多,只因這種病無法根治,最後可能癱瘓。
不能根治的病何其多!更重要的功課,恐怕是如何與病毒與疾病和平相處。
消極面對,讓朋友健康迅速惡化!為此,我常南下約朋友外出走走,並教他游泳,可惜朋友泳技和健康一樣,不斷下沉,總是無法抬頭換氣。認識朋友時,他還能站直,走起路來也還算順暢,只是比較緩慢,宛如水中行走。誰知短短數年,朋友的背已經駝了、走幾步路便滿身大汗、需要休息……整個人從I變成ㄑ。
辭職沒有讓他全力對抗疾病,反而給疾病更優渥的生存環境;漸凍的肢體減緩朋友行動,卻讓他的心智經常飆車。家人沒有經過包裝的關心,常常點燃戰火,有次負氣騎單車外出,跌得全身是傷,讓朋友身心更加冰上加霜;且因賭氣,不願接受家人資助,我們一同外出時,我都盡量負擔消費,但朋友的醫藥費我就不敢越界。
坐吃山空下,朋友的經濟似乎也和健康一樣,漸漸被掏空,看他帶一大堆銅板就醫,終於忍不住提出建言:不如回教育界,重拾生活秩序和尊嚴。聽說朋友之前在那裡服務風評頗佳,同事們都期盼他回鍋,學校也對他展開雙手。
反正辭職在家也沒專心休養,且儲蓄已將用罄,朋友權衡之下,又回到熟悉的教育界。
工作雖常耗盡人的能量,卻也可以讓人重新振作起來。
如今再見朋友,話題不再圍繞家庭爭執,而是如何處理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網路時代下的學生,不少來自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早熟又叛逆,漸凍的他,反而成了一名優良聽眾─疾病纏身,讓他對生病的社會更有同理心,彷彿把學生照顧好,就是生命的重生與轉移。
很難想像,現在朋友每天都充滿活力工作著,疾病可以限制身體,卻限制不了他的自由意志。他對教育的熱情,似乎讓結冰的身體慢慢解凍,工作帶來的自信,也讓他意外遇見愛情。
朋友沒讓現實僵固了想像!重病的人,也可以擁有工作和愛情,前提是:你必須勇敢作夢,當幸福降臨時,要毫不遲疑伸出雙手迎接。
去年五月,疫情趨嚴前去拜訪朋友,想將我在社大學到的推拿術交給他的伴侶,幫助朋友復健,他們順便帶我去騎單車。因為有伴,現在他假日都固定去騎一整天單車,復健兼休閒。
很高興朋友不再孤單宅在家,應該說,很高興兩個寂寞的人可以相互扶持。朋友善於聆聽的個性,征服了另一半的心;自己生病卻勇敢追夢的人生,也啟發另一半轉換跑道、挑戰公職。朋友也因伴侶介入,改善了與家人間緊張的關係。
我們騎單車一起越過危險馬路,抵達偏僻單車道。沒想到,被重重工廠阻擋,看似無路的城市邊緣,轉個彎竟有如此美麗風光!只可惜騎到一半忽然下起大雨,卻不減興致。
因為有朋友作伴,我們三個人一起穿過雨陣,在黑夜山路摸索,終於抵達半山腰的YouBike站還車,意外邂逅整座城市朦朧旖旎的夜景。
一個轉念,朋友改游仰式,繼續前進,終於不再停滯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