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自從雙親過世後,我回娘家次數少了,每隔一段時間,弟弟夫婦就會來電問候,但總是三言兩語就結束通話,只表示有聽到聲音知道平安就好。
由於大家都老了,反應慢、聽力差,為了能多了解彼此近況,我改成寫信向他們問候。電話裡說不清楚的,透過信件慢慢看或重複看,反而成了很好的溝通方式。
弟媳不諱言,好久沒看書信了,一開始很多字都不熟悉也不懂意思,幸好有孫子幫忙,教她念並解釋給她聽,讓她覺得自己又回到學生時代。
她收過我幾次信件後,也開始提筆回信。她說:「剛開始拿筆感覺比鋤頭還重,不僅錯字連篇,還詞不達意。但在孫子的鼓勵下,讓她信心大增,不斷重寫修正,才敢寄出。」
經多次磨練,如今她來信都能寫好幾張,且字體工整、內容豐富。我知道務農的她,農事一把抓,但要她拿筆寫字,是一大考驗,我可以想像她為了寫信,一定吃足苦頭。
不過每回我提起此事,她都開心地告訴我,一輩子從沒想過自己有能力寫信,真是太開心了。如今的她,得空時都會寫信問候親人,讓收到信的親友大感意外,稱讚她了不起。
雖然,在科技進步快速的今天,已經少有人寫信了,但是我們卻以這樣的方式在互動報平安,感覺有趣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