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屆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共和黨提名的川普、范斯當選,共和黨並贏得參議院多數,也極有可能拿下眾議院,成為自小布希總統以來首次的完全執政,使得重返白宮的川普如虎添翼。
美國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家,面對美國政局的劇變,世界各國莫不嚴陣以待,中國大陸更是早早做了部署。由於川普第一任上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推動供應鏈的「脫鉤政策」,導致美中關係生變,再加三年疫情衝擊,使得中國的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跡象顯示,早在今年七月川普遇襲之後,北京當局就已預判川普極有可能當選,進而對周邊國家展開「戰略收縮」策略,尋求以各個擊破方式來破解拜登的包圍政策。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中方主動促成中印達成邊境停火協議。
二○一七年,因中國在中印邊界爭議區修築公路,差一點爆發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邊界衝突。之後,在美中衝突圍堵中,印度選邊站,使中印摩擦更嚴重。二○二○年兩軍在拉達克大打出手,導致多人受傷、甚至死亡。
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十月二十二日金磚國家高峰會的前一天,印度突然宣布中印達成邊界協議,促成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的高峰會。目前中印兩國邊界巡邏協議的內容並未對外公布,究竟「誰讓步比較多」仍是個謎,有消息說中方放棄了兩個台灣大的土地,這一幕氣壞了中國網友,質疑之前在中印衝突中喪生的中國軍人形同「白死了」。
中方願意主動化解邊境爭端,甚至放棄若干爭議領土,主要是為了改善與印度關係,並藉此扭轉印度在中美之間靠邊站。中方研判,一旦川普當選,美國將重回外交孤立主義,美印關係可能生變,由美、日、印、澳組成的QUAD將無以為繼,因此提早做出部署。
不只中印問題,自今年下半年以來,中方也積極尋求改善與日本及菲律賓的關係。中日之間自前首相安倍配合美國的圍堵政策以來,就陷入低潮。但目前日本政局不穩,中國此時伸出橄欖枝,有助於日本在川普上任後對日本要求分攤駐日美軍軍費時,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係。
中菲的情況也很類似,在杜特蒂總統時期,中菲之間曾有緊密的合作,菲律賓甚至主動放棄南海仲裁協議,不計較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作為。但繼任的馬可仕政府改採親美路線,中菲在南海的衝突不斷。現在隨著川普即將上台,美菲關係可能不像之前那樣緊密,且菲律賓明年即將國會改選,馬可仕與杜特蒂家族的矛盾已經枱面化,給了中方改善雙方關係的機會。
面對美國政局的大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尋求新的應對方案,中國大陸是首當其衝的國家之一,自有必要及早部署。從中也可以看出,川普重返白宮後,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可能進入新一輪震盪期。美國的盟友和最大競爭對手中國,都應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