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少子化、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全國總人口數預期將持續下滑,高齡人口將不斷攀升。
據國發會公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二○二四年至二○七○年)」報告,我國自二○三○年開始,全國總人口數將低於二千三百萬人,至二○七○年時,總人口數則將下降到僅剩一千四百九十七萬人。在高齡人口方面,二○二三年六月底時,我國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四百一十九萬人。二○七○年時,我國高齡人口將高達六百五十八萬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九五。
據聯合國的推估,二○七○年時,台灣與南韓的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比均為百分之四十六點五,位居全球之冠。日本及新加坡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比則均為百分之三十八點七、中國大陸為百分之三十六點九、德國為百分之三十二點二、法國為百分之三十一、加拿大及美國則分別為百分之二十九點二以及百分之二十七點五。
惡化的人口問題嚴重衝擊台灣的國家安全、經濟繁榮以及家庭結構。因此,如何建構我國的高齡就業法規、政策以及友善環境,乃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勞動部「二○二三年中高齡及高齡勞動統計報告」指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為百分之九點九,遠低於南韓的百分之三十八點三、日本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七,以及美國的百分之十九點二。顯見我國高齡勞動不足,不但將危及全國的經濟生產力,同時對於高齡者的健康、自我實現以及壽命,也有不利的影響。
據世界銀行二○二三年的統計,在亞洲高齡勞動率較高的國家中,日本的平均壽命為八十四點四五歲、南韓為八十三點五三歲、新加坡為八十六點六一歲。而同年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則為八十點二歲。以上數據顯示,持續進行社會參與乃是成功老化的要素之一,高齡勞動率與國民壽命之間也存在正向循環的關係。因此,政府應積極推動高齡就業,除了可以填補勞動力缺口之外,並有利於促進高齡者成功老化、健康老化及維持其社會參與。
我國目前制訂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計畫」(二○二三─二○二五年),已著手推動高齡職務再設計、職業訓練、獎勵僱用、職場友善、職業安全、延緩退休、銀髮人才服務、部分工時模式等,是高齡就業政策的良好起步。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持續攀升,為因應人口老化、延長高齡者的健康壽命並緩解社會經濟壓力,首先,宜考慮延後法定退休年齡,屆時國人可依法延後退休,或自由選擇提早退休。其次,設計彈性工作制,為高齡者提供兼職、短期合約、遠程辦公等彈性工作模式,讓高齡者能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靈活安排工作,除可減少工作壓力之外,並鼓勵高齡者長期參與職場。第三,利用現有因少子化而釋出的高等教育資源,做為高齡者的再教育與培訓場域,提供數位技能、管理技能、服務業所需各種技能等進修機會,以利其重新進入職場或轉換職位。第四、促進跨世代合作,結合高齡者的人脈、資金、技術、經驗、知識,協助青年共同創業,以達到青銀共榮、青銀共創的目的。
透過積極推動高齡就業,期待可以建設台灣成為一個既「老有所長」、又「老有所用」,且「老有所終」的幸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