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勞動部標準,工薪族月薪若低於三萬一千元是低薪族;官方估計的低薪人口約一百二十萬。
用薪資絕對值比較,台灣不如日、南韓、港、星,也低於中國大陸北上廣深圳等都會,因此輿論視年輕人低薪為國恥。
洗刷低薪國恥要找對辦法,官方呼籲企業為員工加薪,政府連續九年調漲最低工資,還暢論每年注資創投基金一千五百億元,讓台灣有獨角獸和螞蟻雄兵;今年再加碼五大信賴產業繁榮經濟。
可惜這些辦法,對一百八十萬月薪制和六十萬時薪制的邊際勞工幾乎無感,還被諷綠二代才敢肖想獨角獸吧。
企業追求競爭力與利潤,必須投資自動化產線,製造業勞工會遞減。企業給股東配息多,立法院才會修《證券交易法》,律定上市公司應提撥一定比率盈餘,給員工分派酬勞。
學界主張應在服務業領域多下功夫,網際網路已創造網紅、網購、網約車、快遞、送餐、交友等許多職缺;還可藉多邊貿易協定,打開更多高值化國際市場。
全台服務業員工已達五百萬人,占受僱勞工總數近六成,後續還會增加;他們的月薪卻比製造業員工少近五千八百元。
觀光是服務業火車頭,產業鏈包括旅宿、餐飲、土特產、百貨精品、鐵公路運輸、夜市攤販、小吃門店;還可延伸至商展、博物館、演唱會、論壇等國際學術活動。從事觀光業的勞工數遠比金融保險、交通、電信、醫療保健等服務業加總還多。
可是台灣觀光現況已淪為慘業。今年台灣出境遊旅客估計一千七百萬人次,入境旅客估計七百五十萬人次(交通部數據),逆差一千萬人次,產值差額近七千億元。
新冠疫情後香港國際旅客減少,餐飲聯業協會就叫苦說已有近千家餐館關門。台灣的觀光景況比香港還糟,今年又遇花蓮地震,中橫景點未復原,颱風重創東岸交通線,行旅不便,連國內遊客都裹足。
除了天災,危邦不入更是旅遊準則,大陸環台軍演升高戰爭風險,澆熄了日韓歐美等國旅客遊台念頭。更關鍵的是兩岸都未相對開放團遊,台灣旅行社亟望帶團赴陸,立法院也通過決議促官方放行;但台方見陸方未放,就繼續卡關。陸客赴泰國有免簽待遇,團遊目標當即轉向了。
大陸國台辦指民進黨當局不解除團遊禁令,還打壓台灣民眾參與兩岸交流活動,是綠色恐怖。台灣則對陸客入台,不分商務、學術活動,或探親旅行,均須備齊文件逐案審查。兩岸都憑政治腦收放旅遊活動,重傷的是台灣服務業。
台灣寄望開放東南亞遊客免簽入境,可激活觀光;可是入台純觀光的旅人非主流。有的走出機場就進農場打工,有的陪酒賣笑,連頂著學生頭銜的女性,沒上學唸書,卻被警察抓到在聲色場所撈快錢。
去年迄今,日韓泰星的國際旅客數量,已接近或超越疫情前水平。新加坡邀巨星辦演唱會,吸引周邊國家粉絲搭機觀演,唱旺街市食宿商機。回看台灣都會區鬧市的暗夜空街,連台中逢甲夜市也多了招租店面,還奢言擺脫低薪國恥嗎?
期望兩岸政府都能以民生為務,請看中東戰火延燒一年,以色列連啤酒廠都收攤了。大陸不妨收起環台軍演,台灣尤應關顧低薪族渴望的求薪路,別再視招惹戰禍為選舉固權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