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雲大師
二、慧的開發 ——知識巧思,人間慧解
如前所說,般若不等於知識,般若不必外覓,般若是從我們真如自性中流露出來的智慧方便;但是般若自性的開發,則需要透過「聞思修」,才能進入「三摩地」,所以學佛要「多聞薰習」,而且要「法門無量誓願學」,尤其要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學佛既然要發度眾之心,自己就先要具備各種知識、能力。在古代印度有所謂的「五明」,即:
(一)聲明:語言學、聲韻、訓詁、音樂。
(二)工巧明:科技工藝的知識。
(三)醫方明:衛生保健、醫藥的知識。
(四)因明:邏輯推理、論理學。
(五)內明:專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學,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學。
以上五明,涵蓋面雖然很廣,然而在今日多元化的社會,似乎已不敷所需。現在的社會,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各種學問五花八門,諸如哲學、科學、文學、醫學、心理學、天文、地理、藝術等。雖然知識不等於智慧,更不是般若,但知識是人生的動力,有了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氣質;有了知識,可以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有了知識,可以為國為民做出許多建國的方案和計畫。有了知識,商工的品質就會不一樣;有了知識,科學、哲學就能提升;有了知識,才能啟發思想,甚至改變世界。
就拿東西方文化的發展來講,西方哲學家一開始就研究人類與自然、人權與神權、人與天爭等問題,他們重視人的存在價值,所以從哲學演變到後來,科學昌明,科技特別發達,因此西方社會十分重視「實用主義」。反觀東方哲學,一向重視人心與性善、性惡的探討,對人倫、道德、心性等人的精神世界之說明,著墨很多,因此西方文化重視物質文明,東方文化重視精神世界,此中早已見出端倪。
早期的西方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他們開啟了西方哲學的大門。尤其蘇格拉底被稱為「西方哲學之父」,在他之前,西方哲學一向偏重於宇宙自然的研究,到了蘇格拉底才開始關心起與社會人生有關的倫理道德等問題。他開創的人生哲學,擴大了西方哲學的思想領域,其弟子柏拉圖雖然是個「唯心主義」者,但他的「理想國」希望把國家制度化。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倡導「實踐哲學」,以改善人類生活的倫理學為思想特色。因其師承蘇格拉底以街頭為學術殿堂的自由學風,反對刻板的教學法,後人尊為「逍遙學派」的師祖。他們的學說主張,至今仍為世人所推崇。
此外,尼采否定神權,肯定人存在的價值,主張重估一切價值,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之一;康德以自然科學來探討哲學理論,是「唯心主義」的創始人;迪卡爾「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義,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乃至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鼓勵人類追尋真理,盧梭呼籲人類從現代文明重返自然;甚至悲觀主義的叔本華,其「意志第一」的學說,還是帶給後世對人生充滿無限的希望。
不過,在西方諸多哲學思想家的學說理論當中,尤以達爾文的「進化論」,說明宇宙萬有都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此說推動了世界的一大進步。另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之發現、哥白尼的「日心說」推翻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觀等,都對人類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大大改變了整個世界對宇宙「現象界」的認識。
其他如西方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也是西方學術史上首位重視人類潛意識作用的思想家,他以此發明,媲美牛頓與哥白尼在科學上的成就。其弟子榮格,繼續闡揚潛意識理論,對東方的佛教、禪、瑜伽等,有相當精深的研究。總之,因為有這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因此西方文化在世間的文化思想界裡,顯得格外突出。
西方文化從哲學慢慢也發展出文學、藝術等,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詩人、藝術家,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大仲馬、雪萊、拜倫、米開朗基羅等,他們的詩歌、散文、小說、雕刻等文藝作品,不但美化了世間,更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尤其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透過復興古典文化,推動人文主義的信仰,重視人文現實的關懷,是人類一次偉大的精神革命。
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後,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又一次開創了歷史性的新紀元。因為西方自宗教革命以後,掌權的帝王一方面利用宗教鞏固政權,同時也幫助天主教、基督教的發展,於是政治與宗教、哲學凝聚一起,相互為用,共同發展。
相對的,在東方文化方面,東方哲學從印度的佛陀到龍樹、無著、世親,再到中國的老子、莊子、孔孟等諸子百家,佛儒交融,成為東方文化思想的一大特色。
此中佛教從印度的龍樹、無著、世親,發展出大乘佛教的「中觀」思想及「唯識」思想,一直到了中國更發展出「大乘八宗」,尤其禪學在中國更是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