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裝置 迅速診斷心臟病 編譯/韋士塔 |2024.11.02 語音朗讀 3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研究人員設計一款微型裝置,可迅速檢測心臟病。圖/取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官網心臟病發作時,搶救和診斷的時效非常重要。圖/取自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官網、網路微型晶片的奈米結構表面,能增強光譜分析過程中的電子信號及磁信號。圖/取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官網 心臟病發作時,診斷和治療的速度至關緊要;若能快速、準確進行血液檢測,就能讓醫生與急救人員更快掌握患者的狀況,拯救寶貴生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來開發出一種新的血液檢測裝置,只需幾分鐘就能診斷心臟病,非常適合急救人員或一般民眾在家使用。主持這項研究的助理研究科學家鄭鵬(Peng Zheng,音譯)把研究結果發表於《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期刊,他表示,這項創新的技術和裝置不僅能用於檢測心臟病,還能加以調整,用來檢測傳染病或癌症的生物標記(biomarker,人體對疾病或其他狀況的反應)。鄭鵬表示:「光是在美國,每年就有80萬人罹患心臟病,且不易診斷;心臟病發作時,患者需要最及時的救治,由醫護人員進行醫療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早期診斷對於心臟病的處置非常重要,但也充滿挑戰,過去很難在臨床環境之外實現,因為心臟病有多種症狀,且差異極大,在早期階段時患者的生物標記也不易察覺。不過,我們已開發一種新技術,能快速準確地判定受測者否罹患心臟病。」鄭鵬和另外一位研究人員、機械工程系的生物工程師巴爾曼(Ishan Barman)運用生物醫學光電(biophotonics),開發心臟病診斷工具。生醫光電是新興的研究領域,且日益受到關注。這項技術的原理是利用光電科技,偵測並操控生物反應和材料;在生物領域,可用於探測分子層次的作用機制、功能及結構;在醫學領域則可用於研究生物組織,以及使用非侵入性的方式對人體偵測、診斷和治療疾病。鄭鵬開發的診斷工具,採用雷射光來檢測生物標記;這種裝置搭載微型晶片,表面為奈米結構,能增強光譜分析過程中的電子信號、磁信號,迅速顯示心臟病的生物標記。這些生物標記,目前的測試技術不易檢測,或者需到心臟病發作一段時間後才能檢測出來。研究團隊利用這項技術,在血液中尋找心臟病發作的跡象。以目前較普遍的技術來說,疑似罹患心臟病的受測者,會接受一系列測試來確認,包括心電圖、血液檢查,相關流程至少需耗費1小時,且常需重複進行。不過,鄭鵬及研究團隊開發的血液檢查裝置,只需5到7分鐘即可取得結果,更重要的是,這項裝置比目前的方法更準確,且成本更低廉。另外,該裝置的原始設計雖然是供臨床環境快速診斷使用,但可以改為手持式工具,供急救人員在現場使用,也可以讓人們在家中使用。巴爾曼表示:「我們開發的工具兼具速度和準確性等優點,並且能在醫院外進行檢測。我們希望能製作出手持式儀器,只要一滴血液,就能在幾秒鐘內完成檢測。這種工具不只適用於診斷心臟病,也可檢測癌症和傳染病,具有龐大的商業潛力。」 前一篇文章 利用間歇性斷食 降低慢性病風險 限時飲食 遠離代謝症候群 下一篇文章 生物感測器 檢測腦部疾病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09雲梯2025.07.01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致命細菌超能力 顛覆科學界認知 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含多醣類、具黏性 能提高汙水處理效率 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 作者其他文章致命細菌超能力 顛覆科學界認知 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含多醣類、具黏性 能提高汙水處理效率 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