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均
不到三歲父母就離異,媽媽後來帶我投靠娘家,之後她又前往日本發展,我是在外婆家長大的。父母親的婚姻關係雖結束,但我知道,他們對我的關愛,沒有間斷過。
爸爸住基隆,常驅車來台中看我。對爸爸而言,我是寄人籬下,媽媽也不常在身邊,每回碰面,總要耳提面命:「妳要多吃飯,不敢夾菜就多吃飯,知道嗎?」很多年後,爸爸有了新家庭,三十多年來,我們沒有一起吃過年夜飯。
在我三十二歲時,我成為了媽媽。為了讓我有喘息的時間,爸爸常從基隆來幫我帶女兒,漸漸地,爸爸年紀也大了,為了不讓爸爸再這樣奔波,在女兒讀幼兒園大班時,我們相聚的模式改成我帶女兒坐火車北上。
某年,我們計畫在農曆過年前去基隆,爸爸得知後,便把這次聚餐當成年夜飯,一大早便到市場去採買各式豐富的食材,就等著我們來。一到暖暖家中,風塵僕僕的我們,立刻被爸爸催促去洗手,準備吃飯。爸爸不讓我幫忙,要我們趕緊入座,用美食撫慰長途的顛簸,用美食補足沒碰面的思念。
我們一邊吃,一邊看父親用他飽受風霜的雙手在廚房飯廳間忙進忙出的。父親說:「那麼多年來,我們都沒能一起吃團圓飯,這一回我們就從中餐吃到晚餐吧!慢慢吃,後面還有很多道好吃的菜呢!」在新年哭,說是會觸霉頭的,但我內心的感激,以及對這麼多年來我們都沒能一起吃年夜飯的遺憾,一股腦兒地,從胸口湧到眼窩邊。
大前年,很會照顧人卻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爸爸離世了,每回在我經營的餐廳,看到店裡有和爸爸此時差不多年紀的顧客,坐在那裡享受一份美味的早午餐時,我總會在內心感嘆,如果爸爸也都有好好吃飯,是不是能多享受幾年的美好時光呢?感嘆歸感嘆,我知道爸爸是希望我好好過日子的。把感嘆收進內心深處,懷念起往日的美好,懷念那簡樸的餐桌上有爸爸滿滿的愛,懷念那從中午吃到晚上的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