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慧均
我開始先好好照顧自己,對於孩子只給予陪伴和適時的建議……有一天,我發覺,我和孩子的衝突不再是令人窒息的事。
兩年多前,女兒的爺爺從他在新社的蘭園,送來一盆孤挺花植栽,期待為我開的小餐廳花園增添一些色彩。
這兩年來,那盆孤挺花像個悶葫蘆,不結苞、不開花,只與其根下的黃土友好,攤展在其身旁的綠葉,受不了日夜風吹日晒,枯黃老去,我只能輕輕嘆息地撿折枯黃葉片。蒔花植草的日子其實樂趣頗多,亦很有心得,唯獨對這盆孤挺花,不知該如何是好?它就好像在對小王子生悶氣的玫瑰,很有個性呢。
約一星期前,猛然瞧見這盆孤挺花結了花苞,再隔二日,綻放了橘中帶紅的大花朵,欣喜之餘,日日拍照、記錄下這美妙的時刻,季節更迭兩年了,這位公主終於不再含羞。
這讓我聯想到這十多年的單親育兒時光。女兒雖然乖巧卻也頗有個性,之前偶爾和我意見相左時,我也曾氣急敗壞,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導正她。她的叛逆期來得又快又急,那段日子,我們一天沒幾個小時給對方好臉色看,放學回來的甜蜜短暫時光,總被我們恣意浪費掉,在生氣、冷戰、惡言相向中無限循環。
因為自己童年時期過得並不好,父母沒有在身旁陪伴我長大,我自己內心有個受傷的孩子也需要被照顧。當我和女兒處得不好時,內心受傷的那個小孩就變成惡魔,出來攪和、無理取鬧,在我的耳畔悄聲洗腦我:「妳自己受的傷都還沒痊癒,妳管她怎麼樣?」但當理智回來時,我知道,孩子是我要生的,我應該要成長,試著去關愛自己內心受傷的孩子,而不是將自己對童年的怨懟,加諸到我對女兒的教養中。
就像等待那盆孤挺花開花,我開始先好好照顧自己,對於孩子只給予陪伴和適時的建議,我開始閱讀,大量汲取黃金屋的智慧;我開始書寫,將自己煩悶的情緒,藉由與文字的對話,進行一場場身心靈的治癒。
有一天,我發覺,我和孩子的衝突不再是令人窒息的事,它就是日常,是我們在漫長等待他們長大的日子間的平凡、無奇卻恬淡的幸福日常。爭執讓我們得以看見問題所在,得以在沉澱後攜手成長,而孩子的應對姿態,哪怕是衝撞,也只是因為她夠大了,不再事事需要我為她指引方向。她可以自己決定前進的方向、斟酌轉彎的路線,路上的風景、驚奇、困惑,只要她願意與我分享,對我來說,就像那朵盛開的孤挺花,值得我陪伴、等待,而我總有欣喜豐收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