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數位黃金 虛擬幣挖礦

文/穿山甲  |2024.10.25
2015觀看次
字級
圖/kimi

文/穿山甲 

新聞報導中,時常提及許多不肖集團或個人,不惜冒著違法的風險,竊電挖礦。彷彿在虛擬世界中,存在一座礦山,只要你有夠好的電腦與飛快的網路,就可以當起礦工在這礦山中,源源不絕地挖出虛擬幣。實際上真是如此嗎?這部分就要從「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金融模式談起。

金融模式 去中心化



眾所周知,今天,我若是想要匯款給友人,需要先將錢交給銀行,經過帳目管理與審核流程,確認此筆款項正確無誤後,才會將這筆款項匯入友人的帳戶。過程由銀行集中管理後完成匯款,這種統一將款項交付予特定中介機構的作法,稱之為中心化金融。如果對方提出沒有收到款項,可以詢問銀行查閱帳本,證明是否完成轉帳。

去中心化金融的模式下,則是我可以直接將錢轉給友人,不再需要中介機構,同時我也會告訴我們共同的朋友們,已經把錢轉出。這些共同的朋友們會拿出自己的帳本,確認我有這筆錢,且已經完成轉帳後,在帳本上有這筆匯款紀錄。如果對方提出沒有收到這筆款項,就可以去查大家手上的帳本。若大部分的朋友們手上的帳本都有這筆交易紀錄,就可以證明已經完成轉帳。這些共同的朋友們,其實就是我們一開始提及的礦工,所以挖礦並非真的是在虛擬世界中挖掘,而是在幫別人記帳,從中獲取虛擬幣獎勵。

礦工挖礦 誰來記帳?



不同的虛擬幣有不同的方式,舉例來說,最家喻戶曉的比特幣是以「工作量證明」這種方式來決定。所有參與挖礦的礦工會共同競賽、計算一道數學難題,看誰算的最快,就可以獲得記帳權。換言之,如果一位礦工配置的電腦愈好,運算能力愈強,愈能拔得頭籌,取得愈多的記帳權,收取更多的比特幣獎勵。

電腦在運算的過程中,會耗費很多的電力,長久下來電費成本會非常可觀。倘若獲得的獎勵無法超過設備與電費成本,礦工們就會面臨虧損。這就是為什麼時常有不肖分子想要竊取公共用電,皆是希望壓低成本,提高挖礦的營利。曾有媒體揭露挖礦所耗費的電力,幾乎快超過整個小國家的用電,這其實非常不環保。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新興的虛擬幣,開始改用「權益證明」的模式,這種方式要求想參與記帳的礦工們,先存放一筆虛擬幣,存放後就不能再動用。放的愈多,獲得記帳權的機率愈大,為了防止有人放很多貨幣來壟斷記帳權,通常還會看放的時間長短。

獲得記帳權後,該筆就會重新計算時間,讓其他人可以獲得記帳的機會。換言之,放的貨幣愈多、時間愈久,記帳的機率愈大,愈能得到獎勵。由於貨幣被存放起來不能動用,假使有礦工記了一筆虛假的交易,存放起來的貨幣就會被扣除罰金,以保障記帳的正確性。

虛擬營利 從何而來?



記帳的獎勵通常由現存的虛擬幣發放,例如比特幣每年會釋出一定數量的虛擬幣作為記帳獎勵,但由於比特幣總量是固定的,所以可以估算出什麼時候會發完。一旦發完,沒有獎勵就不會有人協助記帳。所以另一種方式是以手續費形式發放,就像銀行轉帳一樣,銀行端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這樣就會有人願意繼續擔任礦工的角色。

雖然虛擬幣逐漸成為一種理財工具,但漲跌幅極大,還是要特別提醒,使用任何理財工具,都要清楚了解各項優缺點後再做決定,也不要隨意聽信建議,才不會將辛苦錢投入到未知的風險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