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阮籍的侄子阮咸,也是「竹林七賢」的成員,年紀在七人中只比王戎大一點。他精通音樂,最擅長彈奏琵琶,還自己改良琵琶,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樂器,就稱為「阮咸」。他還是個音樂評論家,在音律上有其獨特見解,又被人稱為「神解」。
阮咸少年時,喜歡上姑母家一位鮮卑族女子,在他姑母家當婢女的鮮卑族女子,身分地位自然不是很高。姑母原本答應阮咸要將女子留在他家,但當阮咸的媽媽去世時,姑母帶著鮮卑女前來弔唁後就要離開,還在守孝的阮咸顧不得身上穿著孝服,竟然向客人借了驢子前去追趕。姑母沒辦法,只好讓鮮卑女子跟著阮咸回家。
有人問阮咸:「為什麼不好好守孝,反而去追鮮卑胡女?」阮咸回答:「人種不可失。」如果用現在的優生學來看,阮咸的作法好像也有他的道理。但母親才剛剛過世,他就為愛追著鮮卑女跑,這種行為,無論在當時或現在都是很荒唐失禮的。阮咸雖然因此遭到眾人嘲笑,但他並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後來鮮卑女還為阮咸生了個兒子,名叫阮孚。
魏晉時期的民眾,喜歡在七月七日這一天,把家裡的華麗服裝拿出來晒給大家看,成為一種時尚。阮咸也跟隨流行,但他晒的卻是被稱為「犢鼻褌」、通常都是傭人在穿的短褲。直率灑脫的他認為,一樣都是在晒衣服、晒褲子,沒有什麼差別。
此外,阮咸喜歡跟族侄阮脩飲酒作樂,眾人圍在一起暢飲時不用杯子,而是坐在甕前對飲。有一次,當他們喝得正開心的時候,竟出現了一群聞香前來的豬,於是阮咸乾脆就與豬群一起暢飲,行為相當瘋狂。
後來,山濤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阮咸任吏部郎(人事主管),但管理樂器的荀勗卻因忌妒阮咸在樂器上的出色表現,向晉武帝打小報告。晉武帝認為阮咸的許多作為違背禮法,不適合擔任人事方面的官員,於是改任用另一位名叫陸亮的人。
阮咸在晉武帝晚年時因病過世,在竹林七賢中算是命運不錯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