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博主 楊靜 英文推廣美食意外走紅

文/記者袁月明 |2024.10.13
510觀看次
字級
圖/新華社
網友評論截圖。圖/新華社
小楊在麥田中拍攝短影片。圖/新華社

文/記者袁月明

楊靜是河南大學抗體藥物實驗室研究所一年級學生。平日裡,她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實驗室,埋頭鑽研相關學術課題。原本只想拍影片訓練英文口說,沒想到影片爆紅……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帶大家看看河南饅頭……」

大陸抖音博主「@小楊不孬」以趣味性模仿跨境電商英語帶貨影片,讓河南美食受到眾多網友關注。

影片中,該女生一邊舉著大饅頭,一邊用帶著口音的英語,聲情並茂、語速飛快地進行介紹,時不時還有「不孬」、「乖乖」、「弄啥嘞」等河南方言摻雜其中,讓眾多網友忍俊不禁,直呼「上頭」。

一位河南網友表示,看了她的影片才知道河南還有西瓜醬;一位廣東網友留言,想喝河南的鹹豆腐腦;還有雲南網友看完蒸菜影片稱:萬物皆可蒸,槐花真香!

妳的英語很「河南」

小楊名叫楊靜,是河南大學抗體藥物實驗室研究所一年級學生。平日裡,她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實驗室,埋頭鑽研相關學術課題。

談起拍攝初衷,楊靜直言,「起初只是想鍛鍊、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語口語。」一天,正在逛超市的她,看到貨架上的河南西瓜醬,又聯想到網上的跨境電商英語帶貨影片,於是靈光一閃,興起模仿的念頭,「當天回到宿舍,就隨手拍了出來,沒想到會受到這麼多人喜歡和關注,又意外、又驚喜。」

從那以後,不只西瓜醬、饅頭,河南的變蛋、洋槐花、燴麵、胡辣湯等諸多美食,陸續出現在楊靜的影片中。從四月的第一條影片至六月十一日,她上傳了十七部影片,收到了超過一百一十五萬個讚數。不少網友評論:「河南饃頭走向世界了」、「妳的英語很河南」等。

而楊靜的一些「帶貨」片段,也被熱心網友搬運到TikTok等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上。透過小楊的「魔性」介紹,河南美食走出古老的中原大地,走進更多外國網友的視野中。

傾聽粉絲的聲音

聽著小楊流利的「豫式英語」,不少人以為,她是個地地道道的「河南妮兒」。其實,楊靜的家鄉在貴州銅仁。

「來河南開封讀書之前,對河南的印象就是大平原。來之後發現,這裡的食物物美價廉、經濟實惠,這裡的人純樸實在、熱情滿滿。」楊靜說。

「剛看到小楊利用業餘時間拍攝的短影片時,很意外,沒想到她會透過這種形式宣傳河南美食。」楊靜的導師、河南大學抗體藥物實驗室研究員婁強教授表示,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支持小楊通過富有趣味性和親和力的短影片,讓更多人了解中原文化的方方面面。

隨著對河南了解的不斷深入,小楊也漸漸融入中原這片土地。

善於傾聽粉絲聲音的她,經常積極與網友互動:「想看什麼可以留言」「學得還不到位,再琢磨琢磨」。小楊表示,她在努力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將鏡頭聚焦於除河南美食之外的更多領域。

最新的幾期影片中,她已經走出了學校宿舍,來到了廣袤田野間,或是帶領網友一起體驗河南「夏日限定」︱︱割麥子,或是在農家院中,與肥碩的大鵝「鬥智鬥勇」。

對於未來規畫,楊靜表示,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在好好完成學業的同時,不會放棄短影片拍攝。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為宣傳推介河南的美食、美景、文化、旅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