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淡水、海水98%汙染物質 環保又安全 創新溶劑 去除水中塑膠微粒 編譯/韋士塔 |2024.10.12 語音朗讀 5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飲用水可能含有塑膠微粒。圖/美聯社塑膠汙染可能危及飲用水安全。圖/法新社飲水安全日益受重視。圖/美聯社科學家設法解決塑膠微粒汙染問題。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塑膠汙染對地球環境、自然生態以及人類健康都造成傷害,儘管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能證實塑膠微粒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但醫學專家示警,塑膠微粒上很可能附著一些有毒物質,並隨著食物鏈層層傳遞,最終進入人體;這個現象,也讓許多公衛專家深感憂慮。醫學專家指出,愈來愈多人意識到人們可能在飲水時把肉眼無法看見的塑膠微粒吞入體內;為了防止塑膠微粒入侵人體器官甚至大腦,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團隊已開發一項技術,或許能以永續且安全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汙染物質,包括塑膠微粒。密大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使用低毒性的天然液體成分測試,結果顯示他們研發的技術能夠去除淡水及鹽水中大約98%的奈米塑膠微粒;這項結果讓研究團隊相當振奮,也把成果發表於《ACS應用工程材料》(ACS Applied Engineering Materials)期刊。研究團隊指出,他們設計一種類似油質的新型溶劑,能夠浮在水面上,將溶劑與水混合後,這些溶劑會吸附水中的塑膠微粒,並把這些汙染物帶到水面;接下來,只要把最頂層的液體吸除,就能把水中的奈米塑膠微粒幾乎完全去除。研究團隊以鹽水模擬海水進行測試時發現,這項方法可去除99.8%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塑膠的一種)汙染物。密大的研究人員指出,先前已有研究發現,人們日常飲用的自來水及瓶裝水裡含有大量塑膠微粒,尤其是尺寸已經小至奈米等級的微粒;據估算,每公升瓶裝水裡大約含有24萬顆奈米塑膠微粒。這些無法生物降解的塑膠微粒,會透過各種途徑進入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河流、排水及廢水處理系統、在路上行駛時磨損的輪胎、農業灌溉用水等。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伊許塔威拉(Piyuni Ishtaweera)表示:「奈米塑膠微粒已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水體中,包括深海、北極與高山湖泊等偏遠地區。這些汙染物會破壞水生生態系統並進入食物鏈,危及野生動物與人類。不僅如此,重金屬或阻燃劑等有害化學物質也可能附著在奈米塑膠微粒的表面,對生物造成傷害。」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已發現這個危機,也著手研發從環境中去除這些微小汙染物的技術,但這項任務極為艱鉅。例如,中國大陸科學家近來已發現,將自來水煮沸,可去除高達90%的奈米塑膠微粒;這項技術相對簡便,但只能應用在小範圍的飲用水,無法解決較大區域水體的塑膠微粒汙染危機。密蘇里大學的化學家貝克(Gary Baker)表示,他們的策略是使用新型溶劑,解決廣泛的塑膠微粒汙染問題,並持續探索回收並重複使用這些溶劑的技術,讓去除塑膠微粒汙染的過程更環保。他表示,研究團隊目前的成果,已展現一種具有成本效益且可能解決奈米塑膠微粒的永續解決方案,有有望把這項技術擴大應用於清除其他汙染物,例如永久性化學物質。 前一篇文章 不只對人體有益 還能舒緩身心 每天吃醋 抗憂鬱新療法 下一篇文章 結構穩定、可加工及量產 有望成替代品 類塑膠材料 助地球永續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雲梯2025.07.0105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6如是說2025.07.0207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8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09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10【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 作者其他文章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