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穩定、可加工及量產 有望成替代品 類塑膠材料 助地球永續 編譯/韋士塔 |2024.10.12 語音朗讀 4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環保人士呼籲減少塑膠的使用量。圖/法新社塑膠廢棄物的數量快速增加。圖/法新社可生物降解的塑膠,仍需耗費數年才能降解。圖/法新社塑膠是現代製造業的支柱。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惡名昭彰的塑膠,起源其實相當有趣;早在19世紀,在這種化合物問世前,科學家海雅特(John Hyatt)嘗試製造能取代象牙的材料時,創造出相當柔韌的新材料,稱為賽璐珞(Celluloid),開啟了塑膠材料的進化之路;1965年,瑞典科學家圖林(Sten Gustaf Thulin)發現人們大量使用紙袋,導致樹木遭到濫墾,因此他發明了塑膠袋,目的是減少濫墾。這項發明立刻掀起風潮,並迅速改變全球的消費生態,紙袋的地位隨即被輕便耐用的塑膠袋取代。然而,由於多數人對塑膠袋視為用完即丟的產品,加上塑膠不易分解的特性,終而釀成全球的生態浩劫。據統計,全球每年一次性塑膠袋使用量為1兆個,已達濫用程度,不僅有悖最初的環保初衷,也成為地球的沉重負擔。隨後,現代製造業也大量使用塑膠製品,致使塑膠成為不可或缺的材料;多年來,倡議者及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減少全球塑膠的使用與依賴,但這種極為便利、製造工藝簡便且耐用的材料,仍然在各個產業中被大量使用。最近數十年來,世界各國以及保育人士均大力倡議減少塑膠使用量,開發能夠替代塑膠的材料,以減少對環境的負面衝擊,但迄今成效有限。環保人士指出,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減少人們對塑膠製品的依賴,同時加快研發步調,開發永續替代品。在各界竭盡全力對抗塑膠汙染之際,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帶來一項好消息,該校的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稱為「有機共熔」(organic eutectics)的類塑膠材料,這是一種永續材料,且性能與塑膠類似。團隊樂觀表示,這種新材料有潛力取代塑料,並有助於開發新材料,把人們對塑膠的依賴降至最低。研究團隊在發表於《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期刊的報告中表示,他們發現某些有機小分子,當它們混合時,可以形成新的「玻璃狀和黏性液體」,極可能是取代塑膠的理想選項。這種被稱為「有機共熔」的材料是混合晶體成分而形成,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材料具有替代聚合物的潛力,有望取代塑膠材料,並保有塑膠的多種特性。研究團隊目前面臨的難題,是如何讓新材料的使用壽命延長,與塑膠一樣耐用;目前的測試結果顯示,新材料雖然具有結構穩定、可輕鬆加工及量產等優點,適用於各種製造工藝,但使用壽命最多只能維持14個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正致力尋找最理想的配方,以確認新材料的抗結晶性,延長產品的使用期限。主持這項研究的波恩(Stefan Bon)博士表示,塑膠垃圾增加的速度極為驚人,且已經造成許多不可逆的傷害;研究團隊開發的概念性非塑膠材料,有可能改變未來,解決塑膠汙染問題,讓地球環境與生態不再受威脅。 前一篇文章 解決淡水、海水98%汙染物質 環保又安全 創新溶劑 去除水中塑膠微粒 下一篇文章 制度不完善 營運計畫未能及時更新 衝擊居民生活 尼泊爾社區林業 陷存亡危機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3【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12025.09.0905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6西來寺菩提盃競賽 英文共修社群增長智慧2025.09.0907【遇見荷】思念是一瓣輕舟2025.09.0908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09為動物開路 人與自然共生2025.09.0910國際數獨日2025.09.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熱浪侵襲 讓人易怒、抑鬱、更暴力 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結構新穎 作用機制截然不同 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 作者其他文章熱浪侵襲 讓人易怒、抑鬱、更暴力 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結構新穎 作用機制截然不同 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