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咬合不正的原因通常是由多個因素造成且有複雜的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正常齒顎的生長與發展。」台北慈濟醫院齒顎矯正科醫師陳宜宏表示,兒童大約從六歲開始進入換牙期,乳牙掉落並長出恆牙,許多家長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齒列不正的問題,擔心置之不理會影響臉型及外觀。
陳宜宏說,門診遇十一歲女童,因先天缺牙、亂牙而影響自信。先天缺牙屬於特定因素之一,而戽斗與長臉型則易受遺傳影響。
後天不良習慣等環境因素如長期吸奶嘴、吸手指、鼻塞張口呼吸,則可能造成上顎窄弓或影響臉型。
他指出,臨床遇第一類患者為正常咬合但牙齒排列不整齊,占五成以上;第二類常見於上門齒暴牙或小下巴;戽斗為第三類。
提醒家長,小學中高年級開始,孩子與同儕的互動增加,嚴重齒列不正若影響到顏面外觀,恐會讓小朋友不敢露齒笑,因此社會心理層面的考量,也是與家長決定是否讓孩子接受矯正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