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Julia Chou
文/郭詠澧
「三星堆」是中國大陸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先秦時期遺址,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因為挖掘出來的器具工藝水準相當驚人,徹底顛覆現代人的認知,該地考古發掘始於1934年,至今已有90年歷史。以下幾件出土文物更是深受考古學家的讚歎,一是有3.95公尺高的青銅神樹,樹上有3層樹枝,枝條上掛滿了果實,頂部站了一隻神鳥,最底部有3人跪拜,樹幹上還有一條巨龍蜿蜒而上,就是在今日科技發達的現代,要製作如此複雜精細的青銅製品,也是不容易的事。
西南蠻荒 文化瑰寶
另一件青銅力士,半蹲半跪,側著頭長髮衝冠,穿著布滿花紋的服飾,專家推測可能是當時蜀王屏風的底座裝置。還有高2.62公尺的青銅大立人,持龍杖形器的立人像,及一個寬1.38公尺的縱目青銅面具,巨大的眼睛向外突出有16公分,每件都非常奪目。
另有一件青銅太陽輪,很像現代人使用的駕駛方向盤,整件器物被平分為5等分,每兩軸間的夾角恰巧是72度,在近3000年前就達到如此技藝,實在令人驚異。除了這些工藝製作與藝術風格具有相當高水準的青銅器外,最吸睛的就是「金面具」,雖然殘缺破損,但這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已成為最富觀賞性的文物。
2001年初春,「成都金沙遺址」的發現是四川地區另一個重大的考古地點。金沙與三星堆相距50公里,分布範圍在5平方公里以上,現已規畫成一個博物館,建築面積有3萬8000平方公尺,2007年4月博物館正式開館,是一座為保護,研究與展示金沙文化古蜀文明興建的遺址類型博物館,遊客可以看到大量文物出土的原址,也是一座考古遺址公園。
考古學家很慶幸在金沙找到三星堆的餘脈與戰國時期古蜀文化的源頭,為了展現遺址發現的過程,並呈現古蜀文化特色及這段古老歷史的價值,是當初建立博物館的使命。
博物館自北門進入就是陳列館,有5個展廳。陳列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陽神鳥、金面具、金冠帶3件鎮館之寶。金沙出土之物與三星堆非常相似,較之更加精細精美。展廳內展出的金器種類很豐富,明顯看出金沙的金器製作已經採用了錘、剪、切、磨,還刻畫與鏤空多種技術,體現出當時古蜀地區擁有高超的工藝水準,技術相當精湛。
其中最引人注目、令人驚豔的就是金面具。金面具是用金塊捶打拓展成金皮,然後依照人頭的造型上方齊額,下方延展至下顎,左右兩側罩耳,耳垂穿孔,眉眼鏤空。金面具是人類早期祭祀活動中巫師常用來溝通神靈的媒介工具,具有祈福迎神驅鬼除邪以及歌舞娛神的功用,在人類信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獨特工藝 自成系統
金沙與三星堆兩處的金面具有極強的相似性,金沙出土的是目前考古發現同時期、形體較大且保存最完整的金面具。金面具的出土反映了古蜀文明發達的巫術宗教文化,同時也展現出古蜀先民對黃金製品的崇拜。
三星堆與金沙兩處遺址的發現,已成為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了解古蜀文明的窗口,開啟了古蜀歷史研究的篇章,這些精湛工藝的青銅器與金面具,展現了燦爛及具有獨特魅力的古蜀文明,讓我們領略古代人們的智慧、才華與創造力。古代社會的面貌,生活方式與信仰體系,是深入研究古代經濟政治文化的重要線索。
每一件挖掘出的物品承載著特定使用該物件的歷史與該地域的特色,為我們提供了深入了解古蜀文化的機會,一探3000多年前一段輝煌的文明。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對我們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等著我們去了解、探索與發掘中華文明的發展與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