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中東烽火又起,以色列與哈馬斯開打屆滿周年前夕,伊朗突發射大量飛彈攻擊以色列,中東緊張局勢驟然升級,中東和平成了懸念。
當前國際正在進行兩場戰事,一在歐洲,一在中東。歐洲的烏俄戰爭邁入第三年,正籠罩在核武陰影中;中東以哈戰火持續一年,已出現擴散外溢現象。相關各方一旦處理失當、失控,戰事很難收場。
去年十月,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造成上千名以色列人遇害,二百多位平民被劫至加薩作為人質。以色列隨即展開反擊,大軍攻入加薩走廊,戰事至今未歇,逾四萬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人不幸罹難。
以哈引戰以來,烽火連綿,黎巴嫩真主黨、伊朗相繼捲入戰端。以色列兩面作戰,除續攻加薩外,又在黎巴嫩境內策動呼叫器、對講機爆炸案,接著空襲成功斬首真主黨領袖,繼而攻入黎境,造成黎巴嫩數千人死傷。
伊朗不滿以色列在中東生事,日前以飛彈密集攻擊以色列,以色列則誓言報復,包括醞釀打擊伊朗的核設施、石油設施,對此伊朗嚴詞警告以方不要輕舉妄動。
畢竟伊朗擁核,一旦核設施遭到破壞,中東戰局很可能快速失控。力挺以色列的美國,已表態反對以國攻擊伊朗核設施,歐洲多國也轉而要求結束戰鬥。
針對中東緊張局勢,不少國家強調絕不能讓戰事升級,當務之急是盡快降溫停火止戰,避免衝突擴大到其他國家,甚至升級為全面戰爭。
今年二月下旬在巴西舉行的G20外長峰會上,重申「兩國方案」(建立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共存)是解決以巴衝突的唯一方案,然而這項倡議卻是倡而不和,遭到美以冷淡以對,以致「兩國方案」難以推動,致使通過外交渠道和平解決中東危機淪為空談,新一波中東戰事已呈現蔓延之勢。
在歐洲的烏俄戰爭亦是曠日持久,難見和平曙光。北約祕書長呂特就任伊始即飛往烏克蘭,向澤倫斯基總統承諾一如既往支持烏克蘭抵抗侵略,並重申烏克蘭最終將成為北約成員;但面對澤倫斯基要求使用盟友提供的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時,卻擔心俄羅斯可能動用核武,而不願正面回應。
上月底,中國大陸與十七個全球南方國家在聯合國總部新成立烏克蘭危機「和平之友」小組,呼籲衝突各方通過外交和政治手段全面解決烏俄戰爭,並支持適時召開國際和會,構建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和平橄欖枝業已伸出,就看當事者是迎是拒。
戰爭啟動不難,和平落幕不易。設在比利時的國際危機組織(ICG)日前發表《台海分裂擴大》報告,指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台海局勢急劇升溫,為避免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報告建議:台北恢復原蔡政府謹慎做法,北京應克制對台軍事恫嚇,華府則應提醒台海兩岸保持彈性才是符合雙方利益。
孫子兵法云:「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賴政府積極整經軍武,強調以備戰來避戰,要靠實力確保和平,聲稱拒絕簽署和平協議。應知避戰並非僅有備戰一途,除了以戰止戰,更應謀和避戰。所謂拒簽和平協議一說,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這是要拒絕協議?還是拒絕和平?務盼主政者,應以和平為重,以蒼生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