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立法院擱置行政院今年撥補台電一千億元追加預算案,台電宣布十月十六日起調漲工業電價,這已是三年來第四次調漲,產業界叫苦連天。如果台灣的能源政策與能源結構再不調整,財務黑洞恐將愈滾愈大,電價漲勢還看不到盡頭。
今年四月全國不分工業用電與民生用電,電價才剛平均漲了百分之十一;十月十六日開始,工業電價又要再漲平均百分之十二點五。今年起台灣的電價漲勢又急又猛,但這應該只是起頭;因為經濟部估計,台電到今年底的累計虧損仍將達四千六百億元,鉅額的財務黑洞難填,未來如果立法院繼續卡著國庫撥補台電或對台電的增資預算案,電價勢將繼續上漲。
自從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喊出「非核家園」政策,加上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干擾、俄烏戰事等地緣政治紛爭導致國際能源價格飆漲等種種因素,台電的財務就一路失速地虧損。二○一七、二○一八年台電仍有盈餘;二○一九年起情勢完全逆轉;儘管過去兩年民進黨總共在立法院通過預算挹注了台電三千億元,四月與十月又漲了電價,但仍難以填平台電的虧損錢坑,今年底累計虧損四千六百億元,快要虧完台電的資本額了。
雖說二○二○年起俄烏戰事致使國際能源價格飛漲,台電購買天然氣的成本暴增;但政府不思積極改善能源結構,執意捨棄發電成本不到平均售電成本三分之一的核電,二○一八年讓仍堪用的核一廠一號機除役、二○一九年又關了核一廠二號機,讓台灣的發電來源更集中仰賴火力發電。原本說好增加再生能源實務上無法補上來,台電向民間發電戶購買的綠電遠高於平均發電成本,在在都種下了台電財務敗壞的命運。
過去兩年,民進黨政府憑恃完全執政優勢,接連在立法院順利通過兩項預算挹注台電三千億元,讓國內電價凍漲,遮掩能源政策的不當問題。今年大選後立法院情勢丕變,如今朝小野大的局面,政府已無法故技重施。立法院先是擱置了行政院撥補台電一千億元的追加預算案,又放話刪除在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的一千億元補助台電經費,缺少了這兩千億元,台電必將再漲電價以為因應。
總統府成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直指,台電的虧損就是因為能源選擇造成,因為發電成本高,但電價不敢反映太多。他舉新加坡為例,九成三是用天然氣發電,每度電價比台灣貴了將近三元;但台灣明年天然氣發電比例要從現在的四成提高到五成,電價成本勢更沉重,未來繼續漲電價已是不得不為的趨勢,台灣若不積極改變能源選擇,明年起八成都是靠灰色的火力發電,工業產品出口到歐美日都會被課碳稅,產業成本更形增加,更不利出口競爭力與經濟發展。
執政黨這三年已用國庫鉅額資金撥補台電,還是無法改善台電財務,電價接連上漲,源於失當的能源政策。只要能源政策一日沒有改變,即使國際燃料成本回跌,全民還是要負擔愈來愈昂貴的電價;而卓榮泰日前喊出「兩年後台電財務健全」的目標,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