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吳娟瑜
除了從小教孩子分辨「需要」和「必要」的金錢使用,另外最能制止孩子金錢勒索的習慣就是從小讓孩子對花錢自行負責。
什麼情況下,孩子的消費胃口愈來愈大,使得父母招架不住?
「我們小時候連零用錢都沒有,還不是這樣長大了。現在的孩子卻……」這就是安馨為人父母的難處。
不給孩子錢,怕失去消費能力訓練的機會;給了零用錢,又怕他們花錢沒有節制,愈要愈多。安馨陷入苦惱了。
苦惱的家長
當初經濟正在起飛,家中收入增多,加上夫妻倆工作忙碌,於是不經意中隨手給錢。妹妹不錯,知道存錢的重要,哥哥卻右手拿錢左手花掉。夫妻倆如今懊惱不已,安馨怪罪老公太海派,老公反咬安馨沒有善盡做媽媽管教的責任。原來兒子唸到高二了,家裡的生意日漸敗落,無法像過往隨手給錢,兒子也出現了偷錢的行為。
另一位,也是用金錢勒索媽媽的兒子。家中爸爸頗有威嚴,常用大嗓門斥責兒子,媽媽美卿為了補償兒子,於是常多塞點錢給他。直到兒子考上大學搬出去住,有一天,美卿收到銀行催繳通知,才發現兒子刷爆了信用卡。如果讓老公知道了,一定有一場家庭大戰;如果幫忙墊付,那麼,往後兒子有恃無恐,恐將成了無底洞。
被孩子吃定?
被孩子金錢勒索的父母有兩項共同狀況:
第一、孩子看出爸媽的關係緊張,於是開始鑽漏洞,尤其對付心軟的媽媽,讓她一讓再讓。
第二、夫妻財力不均,有錢的一方往往習慣用錢討好兒女,使得孩子出現錯誤的價值觀,認定只要吵鬧、逼迫,錢就能入手。
看到不少社會新聞裡,孩子因為拿不到錢而殺長輩,或對家裡縱火想與家人同歸於盡,可以想像事情的嚴重性。
「幸福導師班」裡,學員可可提及,當年她發現老公常漫不經心,下班返家後,就將銅板、紙鈔散落臥室的化粧台。
提醒無數次,老公還對兩個兒子說:「那些銅板拿去用吧!」可可心生警惕,老公散漫的行,可能造成孩子使用金錢的錯誤態度,糾正要趁早。
可可想到妙策,臥室放置一個高筒鐵罐,老公可以隨手把口袋雜物,包括鑰匙、零鈔、銅板、皮夾擺入,再放到兒子們眼睛看不到的櫃子上層,如此一來,減少了孩子順手牽羊的機會。
自己想辦法
除了從小教孩子分辨「需要」和「必要」的金錢使用,另外最能制止孩子金錢勒索的習慣就是從小讓孩子對花錢自行負責。
所以,第一時間說No的堅定態度很重要。「不,這超過家裡的預算了,你要自己想辦法。」、「沒有,不可能先預支零用錢,你自己慢慢存錢吧!」
當孩子不再奢望家長會透支買「非必要品」,當孩子理解家中財務也是需要預算安排,就會打消過度消費的念頭,金錢勒索的行為自然就消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