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吳娟瑜
每到傍晚時刻,琴心總是莫名心煩,她以為是因為五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讓她整天忙碌,導致休息不夠才造成的。
心煩的感覺和她當年有產後憂鬱的感覺不一樣。對她而言,產後憂鬱症是整天鬱鬱寡歡,如今,夫妻關係改善了,公婆對她也很照顧,娘家爸媽對她更是噓寒問暖,疼愛有加,憂鬱情況早已不藥而癒,怎麼還會在天暗下來,心情就變差?
童年的失落
莫名地在黃昏心煩,原本她以為是離開職場的緣故,但是只要再等三年,兒子上小學了,這是指日可待的啊!她回望自己的人生過程,何時有過類似的心煩呢?她還用筆記詳細記錄人生階段、情緒狀態和調整過程。
有一回和娘家家人聊天之際,媽媽隨口笑著說:「小琴,妳很小的時候,阿媽都不准我們休息,我和大伯母每次天色一暗,不管什麼事都要放下,妯娌倆就要開始進廚房忙碌,所以,妳好可憐,一個小娃娃,被關在房間裡,一直哭,一直哭,我也沒辦法……」
這段回憶經媽媽親口敘述,兄弟姐妹嘻嘻哈哈地笑說:「難怪琴心是家裡最愛哭的大姐。」琴心也笑著回應:「對呀!我就是爹不疼、娘不愛的可憐鬼。」儘管記憶早已不復存在,但是那種孤單無助的感覺,彷若近期黃昏一到,心頭立刻糾結的情緒狀態。
似曾相識的感覺
「吳老師,這種心煩不安的感覺還不至於影響我的日常生活,但是很明顯地在日落之後,就是莫名緊張不安,對小孩更是沒耐心,我明知不可如此,但控制不了自己。」琴心很誠懇反省自己。這時,我要她在網路查詢「黃昏恐懼症」五個字。琴心果真看到「黃昏恐懼症,又稱『日落症候群』,這不是病,而是一種行為。」
琴心看到解說,大為寬心,她猜測當年躺在搖籃裡,孤零零被放在大宅院的一個房間,四周靜悄悄地,天又暗沉沉地往下壓,自己才會哭個不停,等到媽媽忙完廚房再靠近時,她已經聲嘶力竭了。
媽媽當然不知道當年放她一人在房內的後遺症,琴心說她不會怪媽媽,她明白大家庭的媳婦有多麼為難。「妳希望不要再用錯誤方式教育孩子,那麼把自己幼兒孤單無助的感覺好好調整,是很重要的。」我提醒琴心。
記憶改寫
我陪著琴心,兩人都閉上眼睛,她試著回想幼兒階段單獨被留在古宅房間裡……
「那是什麼感覺?」我輕聲地問。琴心幽幽地回答:「暗暗的,靜悄悄地,我很害怕,很心煩……」
「好,我們來換另外一種感覺,請說︱︱我是勇敢的,我是強大的,我愛我自己,就這三個短句。」果真琴心不停地為自己注入新的感覺,新的力量,她愈唸愈堅定。
「琴心,我們的人生不能回到過去的日子,但是可以重新經驗不同的感覺。我們以現在長大成人的自己,去撫慰小時候孤單無助的小女孩,讓自己有煥然一新的情緒。」琴心非常渴望成長,渴望把對天黑的失落、煩心改正,她更希望改善教養兒女時莫名遷怒的情形。
「人生原來有這麼多答案值得尋找,我的孩子不能無辜受我牽累,我是勇敢的,我是強大的,我愛我自己……」琴心真心誠意地開始自我探索、自我調整,並大聲唸給我聽,也唸給她自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