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新趨勢】 柴達木的能源版圖 文/記者王浡 |2024.09.14 語音朗讀 4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青海鹽湖工業公司鉀肥分公司浮選車間拍攝的鉀肥生產現場。圖/新華社都蘭縣諾木洪農場的工人採集枸杞。圖/新華社德令哈市太陽能(光熱)產業園拍攝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定日鏡。圖/新華社德令哈市海子詩歌紀念館遊覽。圖/新華社大柴旦翡翠湖。圖/新華社茫崖市護林員蘇婭在林間查看樹木長勢。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浡 如果從高空中俯瞰,位於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是黃色的,連綿的荒漠、無垠的戈壁成了這片土地最鮮明的底色。「小風沙飛揚,大風沙漫天。沙丘無腳處處走,莊稼遭埋常絕收……」過去,擺在柴達木的建設者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在這茫茫的八百里瀚海之上,如何畫下綠色的一筆。「原來整個格爾木城裡只有那麼幾棵樹,大家都像養寶貝一樣養著。」年過半百的老養路工郭長青回憶起小時候格爾木的樣子感嘆:街上行人寥寥,滿眼都是荒禿禿的土黃色,颳起大風來,「旗桿都能吹倒」。一九九一年由部隊轉業到格爾木市林業站工作的安從齊見證了格爾木從「黃」到「綠」的「蛻變」。「那時候種樹、挖渠、澆水全靠人工,大家都卯著勁,人定勝天嘛!」安從齊說,「同志們都不怕累,頂著風沙挖坑種樹,種一次樹,回家身上能抖下半斤沙子。」林業站裡七八位同志不分男女,都成了挖坑種樹的好手。過去七十年來,柴達木的建設者們在八百里瀚海之上不斷「點綠」、「擴綠」,讓柴達木盆地裡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展。目前,全州擁有林地六十四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百分之四點一,草原植被覆蓋度達百分之四十五點三八。看不見的「光」是寶在柴達木這塊黃底的畫布上,綠色的線條不斷延伸,原本色彩單一的柴達木,變得愈來愈多彩。幾十年過去,鐵皮房也換成了現代化廠房,工人手中的鐵鍬也被採鹽船代替,一座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正在柴達木盆地裡萌芽生長。目前,海西州已建成九百一十二萬噸氯化鉀、五百萬噸純鹼、十萬噸金屬鎂、十四點七萬噸碳酸鋰等產能,二○二三年鉀肥、碳酸鋰、純鹼產量分別占大陸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七、二十一、十四以上,累計培育規模以上鹽湖工業企業五十一家。柴達木的「寶」,不僅是有色的礦,還有看不見的「光」。當地人說:「五色的柴達木里最值錢的顏色就是陽光的顏色。」柴達木盆地海拔高、大氣稀薄、雲層遮蔽率低,年平均日照時數在三千五百小時以上,太陽能年總輻射量大於六千八百兆焦/平方公尺,為大陸第二高值區。與此同時,柴達木還擁有近十萬平方公里可用於太陽能發電建設的未利用土地,柴達木盆地新能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燦爛。在德令哈市郊,遠遠就能看到一處閃耀的高塔,這是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光熱電站的吸熱塔,上萬面光熱定日鏡如同向日葵般跟著太陽的軌跡緩緩調節角度,將一束束陽光反射至二百公尺高的吸熱塔,光源在吸熱塔頂端的吸熱器匯聚,好似一個耀眼的「小太陽」。在光熱電站的不遠處,是連片的太陽能電站。成排的太陽能板蔓延至戈壁深處,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一片藍色的海洋。茫茫戈壁不再荒涼,炙熱的陽光變成電力,從這片荒灘出發,源源不斷地為經濟發展提供能量。「我們作為一家光伏(太陽能)發電企業,十多年前之所以選擇在海西扎下腳根,就是看中這裡獨特的資源稟賦,現在愈來愈多的太陽能企業選擇來到海西,來到柴達木盆地,為柴達木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作出貢獻。」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樊玉華說。清潔能源是新動能不僅有「光」還有「風」。柴達木屬狹長型開闊盆地,地形走向又與大陸西北地區盛行的風向一致,這裡的年平均風速可達每秒四公尺,全年風能可用時間在五千小時以上。漫漫風沙吹過千年,風蝕出茫茫戈壁,而如今,不知疲倦的疾風吹動一排排巨大的風電機組,風能化身綠能,吹亮了長夜,為青海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吹來動能。近年來,海西州積極推進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基地化規模化發展,已經建成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清潔能源累計裝機達一千九百三十點六萬千瓦,第二個千萬千瓦級基地也蓄勢待發。柴達木沙漠基地列入國家「沙戈荒」風電太陽能大基地布局規畫,規畫新增新能源裝機六千萬千瓦。截至二○二三年底,海西州清潔能源裝機規模一千八百八十點六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百分之三十四。其中,新能源裝機一千八百五十八萬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裝機的百分之四十九。除了清潔發電,清潔能源裝備製造也是近年來柴達木發展的新動能之一。「隆隆」的機器聲響徹廠房,一個剛剛加工好的風電塔筒被吊裝下線。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紅祥看著眼前的產品,心裡估算著這筆風電塔筒訂單的生產進度。年過四十的金紅祥是一個地道的浙江人,二○一一年三月,金紅祥來到柴達木盆地,依託海西豐富的風光資源,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扎根青海十多年,金紅祥將原來的小企業發展成了專精特新「小巨人」。如今他有了新的計畫:「我們現在的目標是爭取打通產業鏈,為青海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盡一份力。」像青海華匯一樣扎根在柴達木盆地的新能源裝備製造企業還有很多,他們依託海西資源優勢,開拓出新的產業賽道。二○二三年,全州規上裝備製造企業實現產值突破人民幣十億元,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已經成為助力海西發展的新動能。入選歐盟保護地理標誌名單黃色戈壁 綠色的產地熱辣的陽光炙烤大地,在諾木洪農場的枸杞地裡一顆顆枸杞像紅寶石一般掛在枝頭,枸杞豐收季馬上就要到了。「過幾天品質最好的頭茬枸杞就要上市了,顆粒飽滿,顏色好,有需要的家人抓緊下單呀!」對著直播鏡頭,牛夢琳正介紹自家產的有機枸杞。牛夢琳家住海西州都蘭縣。作為枸杞種植大縣,二○二三年都蘭縣的枸杞種植面積達到二十點零四萬畝,占全省枸杞種植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二。「早上摘枸杞凍得臉紅手麻,晚上搬果箱累得滿頭大汗。」牛夢琳是枸杞種植戶,經過多年打拚,家裡的枸杞地從八畝發展到上百畝,來收購的客商愈來愈多。隨著枸杞銷售規模擴大,物流與採購問題逐漸突顯。二○二○年初,牛夢琳試水短影片電商產業。她註冊帳號,取名「漠里姐姐」,意思是「從大漠裡走出來的姐姐」。曾經的「直播小白」變身擁有近七百萬粉絲的「電商達人」,得益於她的宣傳,柴達木枸杞被更多人了解。戈壁灘上的「紅果果」變成了增收致富的「金蛋蛋」。海西州是全省枸杞種植面積最大的市州,二○二四年,全州種植枸杞面積近四十三萬畝,預計實現產值人民幣三十五億元,占全州農林牧漁總產值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三。海西州副州長劉貴堯介紹,枸杞畝均產值人民幣八千元,種植一畝枸杞的產值相當於十五畝小麥。海西州已建成大陸最大的有機枸杞種植基地,柴達木枸杞還入選首批歐盟保護地理標誌名單,品牌價值突破人民幣一百九十六點七五億元。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古城印記 白馬山寨傳奇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江夏 新舊武漢匯聚舞台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扎根柴達木盆地的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