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時刻】台灣阿嬤,美國孫

文/符芝瑛 |2024.09.11
389觀看次
字級

文/符芝瑛

為赴一年一度暑假之約,從太平洋上的明珠台灣,飛到大西洋邊的美國新英格蘭,熬過幾天時差,開啟美國中產家庭的日常生活模式:圍著一個「Trouble Two(麻煩兩歲)」及另一個「More Trouble Four(更麻煩的四歲)」轉。

台灣阿嬤美國孫,互動細節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既有「東方遇到西方」的文化衝擊,也有三代人之間的微妙角力。

首先說吃飯這件事,戰後嬰兒潮一代,兄弟姊妹四個起跳,甚至高達十個以上,呦呦黃口如無底洞,父母榨乾了血肉,熬盡了青春餵養我們,我們也從不知什麼是挑食拒食。七○後八○後很多由祖父母照顧長大,端個碗滿街跑餵飯的戲碼幾乎天天上演。

我女兒家的情景則是:孩子每天三頓必須坐在飯桌前的高腳椅上,一人一盤色彩繽紛,搭配好碳水、蔬果、蛋白質,切成適口大小的食物端上來,小朋友戴上圍兜,自行取食。可以想象,食物渣渣滿桌滿地,小臉小手髒兮兮油膩膩。不論孩子吃不吃,吃多少,規矩不可破。

談到睡覺,台灣很多家庭為了「哄睡」,往往大人輪流熬夜,仍舊是抱著睡,放下哭,束手無策。我家在美國出生的這兩小隻,襁褓時期便按表操課,時間一到放進小床,講完床邊故事,親親晚安,關燈關門。現在他們都可以睡十至十二個小時,一覺到天明。

自主進食與自主睡眠,主要考驗父母的心臟是否夠大顆。

朋友說我到美國含飴弄孫,其實是被孫「弄」的時候更多。兩兄弟搶玩具,打打鬧鬧,哭聲尖叫,大戰一秒爆發。台灣阿嬤本能反應,急著跳出來主持公道,腦袋裡盤旋著以下句子:「你是哥哥,應該要讓弟弟啊!」「再不乖,阿嬤不喜歡你了哦!」「警察叔叔來抓你了!」細細一想,這些好像都是我們從父母那裡學來的管教台詞。結果女兒出馬,先教訓我管教不科學,再對孩子說:「玩具是爸爸媽媽買給你們兩個的,要懂得分享,一個人玩五分鐘,再讓另一個人玩五分鐘!」要不然就是:「你想要哥哥(弟弟)正在玩的玩具,必須先說,請問能不能借我,謝謝!」雖然不見得每次都能立刻平息糾紛,民主精神或許就是從這樣的教育開始,生而平等,權利義務一體兩面。

我這台灣阿嬤,對某些西方生活方式不完全苟同,例如上網大量採購食物,塞滿冰箱,一段時間後壞掉的、過期的,全都餵了垃圾桶。對照我們幼年時物質匱乏,難免心疼暴殄天物。還有就是玩具滿坑滿谷,邊玩邊扔,我嘗試引導他們要玩哪一個才拿哪一個出來;不玩了收起來,再拿另一個,可惜功敗垂成。記得小時候我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哪裡拿的,哪裡放好!」在孫子身上似乎行不通。

每年飛來數月,我發現隨著孩子成長,管教方式也在改變,舉例而言,不給他們看平板的原則漸漸鬆動。從前嚴格管制3C產品,只有在幫孩子剪指甲、剪頭髮的時候,允許看一小會兒卡通,吸引他們目不轉睛,便於操作。但讀了托兒班後每天晚上可以看二十分鐘卡通,一是不能讓孩子脫離同儕次文化;二是時代趨勢擋不了。父母能做的是慎選內容,陪同觀看,控制時間,保護眼睛。

我的功課是學習如何做阿嬤,在東西文化及三代人互動中扮演適切角色,女兒是總舵手,掌握大方向;我則是一張帆,看對風向助力前進。我們因文化觀念、年齡差異產生的爭議,最好私下溝通,免得這些小鬼靈精看到聽到,學會察言觀色,投機取巧。

像我這樣的候鳥阿嬤,每年飛來一次,固然以探望金孫,共享天倫為主要目的,也在學習新的人生課程,畢竟有誰是天生就會當阿嬤的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