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照射的牆面,微金而美。圖/李燕瓊(寄自德國)
文/李燕瓊(寄自德國)
三月時全球臉書大當機,我正在整理臉書內的文章資料,第一時間以為帳號被盜,緊張到急忙重設了新密碼,還是無法登入,請先生試試,才知道不是我的問題。
當下自省,我未免太急躁和執著了,佛法教導我們不要執著,執著了就難免有罣礙,擔心帳號真的被盜,擔心工作中斷,就是無法放鬆心情;但也只能等待,緩慢心情,正好處理當天刊登的文章拍照存檔,再細細閱讀,倒有些新思維和字句出現,覺得這short break也挺好的。
朋友笑說「等待也是一種優雅」,說不上優雅,就想像成唱盤從45轉調到33轉,就是老上十歲的Bob Dylan,聲音還是很迷人,魅力不減損啊!
學習任何事情都雲淡風輕,著實不容易,最近因為神經痛,一切自動慢動作,真正體驗到「慢」的悠然靜謐之美,花落靜寂的寡淡無聲,繁花織錦的喧譁,各有曼妙;有時候慢下來,不出錯,反而會更快。
慢了,才發現到不少讓生活加值的小細節之美,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
雖然神經隨時會發痛,還是堅持要出門運動,只是從以往的快走調整為慢行,才看到湖邊晨光照射的牆面,那微金之美像極了四月美國的日全蝕金暈般驚豔,而此前卻完全無視(這是眼盲嗎);那光是好幫手,但稍縱即逝,常說「機會只敲一次門」,因為覺得拍得不夠好,回頭想再重拍,陽光移位好快,光不等人的啊!
哎!有些事還是得快,慢不得啊!此刻我卻快不起來了。
有時候,繞湖走著突然又痛起來,就坐在湖邊賞鴨。
看鴨群湖上「慢」游,湖面靜止,湖水清透到可看到那兩隻鴨腳在湖中快速划水,快與慢之間是鴨鴨的生活哲學,表相「慢」(溫和),內裡是急進(有力)的「靜水流深」。想到禪修「半步經行(行禪)」的「調息、調心」練習,就是慢到可以專注去體會自己的身體在流動(我是覺知到那個痛在流動)。
因為痛,不能再久坐,靈機一動墊高筆電,站著或蹲在椅子上書寫閱讀,這篇文章也就這樣斷續寫的,站累了或又開始痠痛時,只好平躺床上伸展筋絡,或曲腿抱膝滾動上半身,才發現這適時的躺平太舒服了,以前也太不愛惜自己了,身體需要放鬆(偶爾允許自己不努力),心念卻執意繼續勞動;做復健運動時也沒閒著,順便聽《福報》語音朗讀的文章或《星雲大師全集》,另種聲音的閱讀,聽著就覺得心靜心安。
既來之,則安之,這痛,像巡夜的打更人來提醒我:三更了(有年歲了),該休息了(該好好保養了),就與痛和平相處吧!直到它離去。
但也慶幸慢慢調整了熬夜晚睡的陋習,塞翁失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