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倒數日曆」隱藏著兒時「戳戳樂」的回憶。圖/李燕瓊(寄自德國)
「耶誕倒數日曆」隱藏著兒時「戳戳樂」的回憶。圖/李燕瓊(寄自德國)
文/李燕瓊(寄自德國)
年底前,陸續收到固定捐款單位寄送的耶誕卡片、耶誕木雕、「耶誕倒數日曆」等賀禮,非常喜歡。
時序大雪之後,耶誕的氛圍愈來愈濃郁,街坊櫥窗裝點著燦爛喜氣的耶誕飾品,商店裡堆積如山的禮物中,一種非常「德國儀式感」送禮自用兩相宜,大小朋友都喜歡的「耶誕倒數日曆」(Adventskalender,或降臨節日曆)最貼心討喜。
這種日曆有24扇門,從12月1日開始,打開1的第一扇門,每天都能帶來充滿神祕的驚喜和祝福。到12月6日降臨日(尼古拉節)這天,通常會出現更大的禮物。打開到最後第二十四扇門時,就是平安夜了。
這個傳統的節日習俗起源於十九世紀德國的路德宗,新教神學家Johann Hinrich Wichern於1839年為漢堡的Rauhes Haus(兒童之家)孩子們設計了第一個有紀錄的降臨節日曆,以便讓耶誕節前的等待時間變得更甜蜜。最早的傳統禮物為《聖經》的章節或引文,現在多為巧克力、耶誕餅乾或糖果、蠟燭等小玩具。日曆有多種不同的主題裝飾,但以冬季和耶誕節為主。
這日曆讓我想起小時候柑仔店的「戳戳樂」,那時候的童年生活素樸單純,那「戳戳樂」是放學後最期待的娛樂之一,記得二毛錢戳一格,家境好的小朋友可以戳上好幾次,每次戳下的剎那,大家屏息期待大獎五元出現,那時候的五元可比現在的一百元還大呢!說來奇怪,這遊戲還真要靠運氣呢!
媽媽就是運氣特好,媽媽以嚴謹的日式教育嚴管我們,平日沒多零錢給我們,唯一過年時准許我們放縱幾天,所以,那幾天我們就會拉著媽媽去玩「戳戳樂」,媽媽每戳必大獎,至少一元,而非那種塑膠戒指的安慰獎,戳到老闆不讓媽媽繼續玩。
時光飛逝,兒時過年的歡樂未曾遺忘,就像摸彩一樣,你永遠不知道那小小格子裡,隱藏著什麼禮物的期待和驚喜。
生命(活)亦然,期待和驚喜的禮物就在下一步(站)等著我們。
新歲感恩,敬送神學家Thomas Aquinas真誠的、喜悅的祝福給大家:「善良是愛的唯一動機。愛是想要對某人做些好事(The good is the one and only motive to love. To love is : wanting to do something good to some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