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勝收】 華蓋梵天耀燦神州

文/嚴慕容  |2024.09.08
1770觀看次
字級
庫木吐喇石窟谷口區第21窟(新2窟)壁畫。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提供
龜茲石窟群帝釋窟聞法圖,此放大細部圖為帝釋與帝后。圖/郭峰臨摹繪製
敦煌莫高窟唐代第220洞窟北壁〈藥師七佛經變〉佛頂壁畫立體仿古復原華蓋。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提供
巴爾胡特大塔欄楯石桁內面波狀蓮華蔓草劫樹,又稱如意樹華蓋,為早期印度本土華蓋。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提供
敦煌莫高窟唐代第220洞窟北壁〈藥師七佛經變〉立體仿古創新華蓋。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提供
龜茲庫木吐喇石窟第43窟〈因緣故事〉壁畫。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提供
新德里國家博物館常態展廳收藏犍陀羅時期菩薩像頂的花狀華蓋石雕。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提供

文/嚴慕容

佛教「華蓋」之溯源,約從最早印度佛陀時期開始,經過大犍陀羅佛教藝術的輝煌年代,及漢唐時期佛教透過罽賓道東傳至西域,進入西域龜茲、高昌等地後傳至中原,進入敦煌,至臻圓滿。「華蓋」原是佛教莊嚴具與佛法器,在佛教藝術圖像中,是以代表佛陀意象為主軸所呈現的重要象徵。

佛教華蓋溯源

西元一世紀前後,印度因大乘佛教興起,首次出現了佛陀造像與菩薩像。此時,貴霜王朝(Kushan Empire),創建了兩大藝術地區:西北部的「犍陀羅」與恆河中上游的「秣菟羅」。犍陀羅藝術靜謐內斂,展現西方文化東傳,希臘化寫實風格與莊嚴睿智的樣貌;秣菟羅(Mathura)造像穩健有力,顯現印度本土化的活躍生命力與特有的古典形態,皆各有其不同形態的華蓋呈現。

在四大古文明交匯與融和的佛教聖地——大犍陀羅區(Greater Gandhāra),佛教犍陀羅藝術(Gandhāran art)鼎盛蓬勃,在漢唐時期透過罽賓道,進行佛教藝術交流,影響了中國龜茲石窟群與高倉回鶻風格,其也融入了「漢地風格」。之後傳至中原,進入敦煌石窟群後,華蓋更為佛法之弘傳,留下歷史與佛教藝術史上輝煌的見證。

華蓋三大流變

一、印度華蓋

印度最始的華蓋,以本土華蓋、犍陀羅風格華蓋、秣菟羅風格華蓋三種類型為主。華蓋多以建築石雕刻與泥塑為主,據《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九記載,印度的傘蓋有樹皮蓋、多梨蓋、竹蓋、摩樓蓋、樹葉蓋、疊毛傘蓋等六種類型。本土華蓋以印度早期三大佛塔,印度中央邦的巴爾胡特大塔(Bharhut Stupa)、桑奇大塔(Great Stupa of Sanchi)與印度南部的阿瑪拉瓦提(Amaravati),為此時期之重要代表。

犍陀羅風格華蓋現存於印度新德里(New Delhi)國家博物館、巴基斯坦白沙瓦(Peshawar)博物館、拉合爾(Lahore)博物館、塔克西拉(Taxila)博物館等。秣菟羅風格華蓋,現多存於秣菟羅(Mathura)博物館。

二、中國西域華蓋

這是龜茲石窟群壁畫特有的「漢地風格」與綜合高倉回鶻風格,可分為五大類型華蓋。「菱格」畫構圖的「傘型華蓋」,是以佛本生、佛傳、經變等主題組構的「故事華蓋」、「聖樹、聖花葉華蓋」,以及石窟特有的「穹頂藻井華蓋」與高倉石窟群的「回鶻風格華蓋」。

三、中國敦煌石窟群

在敦煌石窟群中,從西元四至十四世紀,經歷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397~1368年),呈現了逾千年佛教的演變。敦煌洞窟中的華蓋,多為平面壁畫型態,依其特有的年代元素、圖騰、型制等,可分為幔蓋、圓傘蓋、覆蓮傘蓋(弓骨蓋)、重層蓋、葉蓋、花蓋,纏枝卷草花蓋與(方形、長方形、橢圓、錐形)等異形華蓋,約十種類型。



華蓋仿古VS創新

佛教諸經典中,皆有記載「華蓋」。《大寶積經》卷十一〈密跡金剛力士會〉中有描寫供養佛陀的花(華)化為「華蓋」的情景,經云:「是諸菩薩以法供養,皆各散花奉事貢上密跡金剛力士。其所散花化成花蓋,承佛威神,是諸花蓋一切咸來在於佛所,而繞佛及密跡金剛力士,三匝普覆眾會。……又其寶蓋住虛空中,當於佛上,是寶蓋出如此無比好妙之聲。」這是描述以「華蓋」供養如來,表達誠敬皈命之意。

創新藝術風格

華蓋型態大致具有外在與內在兩方面的意涵。外在是指圖像與風格,亦是依據經典內容及石雕、壁畫等,體現各種造像的特色,運用專業豐富的設計背景,臨摹與立體化製作。應用現代技藝與科技,配襯佛光普照的燈光,將華蓋以現代化形態呈現。同時,透過考古文獻,從壁畫中的華蓋圖像、泥塑、石雕建築、塔廟等,具體化華蓋的象徵意義。

製作華蓋時需考據其年代、型制、材質,從古文物的現存殘片、岩礦彩著色分析、圖案飾紋變化等,將華蓋實體仿古復原,並以現代化創新作延伸研發,例如華蓋纓絡、華蓋繪畫、刺繡、香薰球等各類華蓋藝術與文創作品。

華蓋製作內在意涵指的是佛法義理,象徵佛法自在無礙,遍覆眾生,能使眾生離苦得樂,遠離一切魔障,令眾生身心清淨。因此,除了要了解各時期及地域的文化歷史背景,更要深入經藏,輔以佛教經典、傳記、義理來詮釋華蓋真實意涵。自古佛教題材的壁畫中,保存了大量對華蓋的描繪,這也是佛陀威德的重要象徵,藉此廣宣佛教文化與信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