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翱翔】敦煌飛天藝術寶藏 |2024.08.25 語音朗讀 140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敦煌飛天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超出最初的宗教內涵,已成為全世界的藝術成就之一。圖/資料照片如今人們看到優美的飛天,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藝術。圖/資料照片從藝術形象來說,敦煌飛天並不是單一的文化藝術,而是多元文化的複合體。 圖/資料照片隨著洞窟數量的增加與繪畫技藝的提高,唐代飛天的繪製技巧也隨之發展至頂峰。圖/資料照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歷經十個朝代,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不再擴建而消逝。圖/資料照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造型,多數藉著彩雲、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 圖/資料照片漢譯佛經使用「飛天」兩字,亦指天界中的供養人,以及禮佛、樂舞的天人。 圖/資料照片 文/本報綜合報導「飛天」一詞,最早見於《洛陽伽藍記》,書中記載:「有金像輦,去地三尺,施寶蓋,四面垂金鈴七寶珠,飛天伎樂,望之雲表。」「天」在佛教的概念,不僅僅是天界、天宮,還是對天神的尊稱。而漢譯佛經使用「飛天」兩字,亦指天界中的供養人,以及禮佛、樂舞的天人。飛天也是一種佛教造型藝術,由於題材、表現方式具有藝術價值,已成為一種祥瑞的象徵。最初的飛天形象來自古印度神話傳說,是「乾闥婆」與「緊那羅」兩位天神的合體。如今敦煌飛天已是佛教藝術標誌,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藝術。飛天形象演變其實,乾闥婆與緊那羅也是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之一。經典記載,香音神乾闥婆的任務是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讚,飛翔於天宮雲霄;天樂神緊那羅的任務是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與緊那羅被視為一體,乾闥婆能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可衝出天宮,飛翔雲霄,並化身為敦煌佛教藝術中的飛天。西魏時,莫高窟也曾出現持樂器歌舞的乾闥婆,隋代以後,乾闥婆與緊那羅幾乎已無法分辨了。從藝術形象上說,敦煌飛天並不是單一的文化藝術,而是多元文化的複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也是印度佛教天人與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與中原飛天交流融和的結果,深具中國文化特色。敦煌飛天藝術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背光,藉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藉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佛教藝術最極致的創作之一,也是世界美術史上的珍寶。以佛教的角度來看,飛天的形象是護持佛法的善神,出現在佛陀說法的各種法會中,有莊嚴道場的作用。敦煌飛天是中國壁畫之特色,從飛天千變萬化的輕盈姿態,能令人體悟佛法的精妙絕倫。這是在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和外來藝術的特色,進而發展的敦煌飛天形象。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從洞窟創建之始便翩躚於石壁之上,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不再擴建而消逝。莫高窟壁上早期持樂歌舞的飛天形象,尚可隱約區別乾闥婆與緊那羅的差異,隋代以後,兩者已合為一體,難以區分。飛天壁畫藝術風格敦煌石窟壁畫的佛教飛天,與洞窟創建幾乎同時出現。敦煌莫高窟四百九十二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是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飛天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早已經超出最初的宗教內涵,成為讓全世界為之著迷的藝術成就。早期飛天風格北涼、北魏、西魏三個朝代,是佛教經河西走廊向東傳播的時期,也是敦煌壁畫創始時期,飛天形象出現時,即融和西域與中原的藝術形態。北涼飛天的造型,基本上是比照西域的繪畫模式,北魏則帶有中原之風,裝飾性濃厚,表現力強。西魏的飛天藝術出現中西一體的格局,將西域式的飛天畫在佛龕內外,而把中原式飛天畫在四壁及窟頂,飛天頭束雙髻,細腰長裙,奏樂散花。北周與隋代立朝雖然短暫,但開鑿的洞窟不少,特別是壁畫藝術表現十分突出有特色,這時期的飛天具想像力,是早期飛天藝術的高峰。唐代飛天藝術隨著洞窟數量的增加與繪畫技藝的提高,唐代飛天的繪製技巧也隨之發展至頂峰。各類壁畫題材開始進入規範及程序化的軌道,飛天成為洞窟常規裝飾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出現在藻井、龕內外、牆壁上端,呈現出鼎盛的局面。藻井紋樣中必畫飛天,多姿多彩,表現形式互不雷同。經變畫中也出現飛天,雖然僅為經變畫的附屬內容,且大多只局限在狹窄的橫幅中,或者偶然被畫進經變畫之內,但數量、形式極為豐富。唐代的飛天豪邁有力、奇姿異態,呈現變化無窮的飛動之美。唐代前期的飛天風格,與強大的國力、繁榮的經濟、豐富的文藝、開放的民風、奮發的精神是一致的。至唐代後期,飛天在形象與姿態上,已經沒有前期那種奮發進取的精神,也缺乏自在歡樂的神情樣貌。此外,在藝術造型上,飛天形體已由豐滿嬌美變為清瘦樸實,衣飾上已由豔麗豐厚轉為淡雅輕盈,神態也由激奮歡樂變為平靜憂思。 前一篇文章 【本生譬喻】敦煌壁畫經典故事 下一篇文章 【美不勝收】 華蓋梵天耀燦神州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七寶之首】佛像貼金 功德殊勝【福慧具足】佛教財神 廣施聖財【藝術弘法】花見華蓋 菩薩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