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湖
後山剛經一場新雨,顯得山色清朗,樹葉晶亮,望之令人心喜。
出生於基隆,必然與「雨」結下不了緣。記憶中基隆的雨,從不懂何謂「知時節」。常淅淅瀝瀝,早晚下個不停,不是傾盆大雨就是毛毛細雨,難得落個晴天,簷前也還掛著雨滴。遇到梅雨季節或冬天陰雨綿綿,更像哭泣不停的哽咽女人。在我心中,還不如來場午後雷陣雨,雖大雨滂沱,倒讓人暢快一點,可沖刷心中陰鬱。
幼時總覺整個冬天都是潮潮的,地上也是溼霉的,對映母親困境中陰晴不定的臉,或是颱風天父親漁船未歸憂心夜晚。雨聲滴答敲著屋頂,更添內心無限淒惶。
然記憶中號稱「雨港」的基隆,竟然有一年滴雨未下,缺水缺到須分區限水。連住在新山水庫旁的我,都要去買塑膠水桶儲水,「基隆人」在無水恐慌中,還兼帶錯愕不解,雨港怎會沒雨?至今那大水桶尚置放在邊角,除提醒著須愛雨惜福外,亦演示著人世間「無常」。
以前渴望能搬去陽光明媚的地方,但因父母、公婆相繼年老之故,一直未能如願。延拖至今也已年過半百。生活安然恬適了心境,如今觀雨也頗有賞析心情。甚至覺得於此終老,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兩相對照,自己都不覺莞爾。也許該為記憶中的「雨」平反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