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不朽的貓劇

文/林一平 |2024.08.27
1398觀看次
字級
音樂劇《貓》在台灣演出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美國百老匯的著名音樂劇《貓(Cats)》曾來台灣表演,我也帶家人去觀賞(如圖)。1981年,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依據艾略特1939年詩集《老負鼠的貓經(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創作出音樂劇《貓》,而《老負鼠的貓經》中虛構的角色珍妮安黛茲(Jennyanydots) 則成為音樂劇的焦點,將艾略特的想像世界展現出來。珍妮安黛茲是傑利可貓(Jellicle cat)。這個名字來源於艾略特的小外甥念「dear little cat」時的發音。

從艾略特的文學塑造原型到在舞台和電影中由才華洋溢的女演員飾演,珍妮安黛茲以懶散和勤奮的獨特組合吸引著觀眾。在艾略特的詩中,珍妮安黛茲被形容為一位「愛德華時代的好事者(Edwardian do-gooder)」,她喜歡維持周圍的秩序及和諧。白天,她的人類家庭認為她懶散,因為她似乎什麼也不做。然而,夜幕降臨時,珍妮安黛茲變成一位充滿活力的統治者,指揮老鼠和蟑螂的活動,在她的引導下,將這些家庭害蟲破壞性的傾向轉化為生產性的努力,包括音樂、鉤針編織、花邊製作,甚至學習踢踏舞……

珍妮安黛茲的保護天性最初表現在禁止小貓們與格莉莎貝拉(Grizabella)互動。格莉莎貝拉年輕時是一隻華麗的貓,但在她登場的時候,已非常老邁,是一隻毛髮髒汙、離群獨居的貓。隨著音樂劇的發展,珍妮安黛茲的母性本能變得軟化,允許格莉莎貝拉重新融入傑利可貓部落。

在《貓》這場引人入勝的音樂劇中,珍妮安黛茲處於主角光環的中心位置,她帶領群貓表演令人難以置信的踢踏舞蹈,展示了她充滿活力的一面。1981年《貓》由西區製作的桑茲(Myra Sands)首次演繹;1982年則由百老匯製作的麥克尼利(Anna McNeely)接棒。珍妮安黛茲的角色一直由充滿女性魅力和節奏感才華的表演者生動呈現。

在音樂劇的主題歌曲〈老肥貓(The Old Gumbie Cat)〉旋律中,珍妮安黛茲帶領全體進行一場充滿活力的踢踏舞蹈,並由Munkustrap和「Gumbie Trio」(Bombalurina、Demeter和Jellylorum)演唱,這場表演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突顯了角色多面的個性。

珍妮安黛茲身上布滿虎紋和豹斑。這個角色的視覺美學相當重要,反映了這隻傑利可貓野性而優雅的本質。音樂劇以標誌性的名曲來強調她出場的時刻,當珍妮安黛茲的「肥胖裝(fat suit)」取下後,顯露出一套鮮豔的橙色和黃色佛朗明哥風格的服裝,這種變身為她的形象增添了一層視覺吸引力,強調了她的充滿活力和生動的個性。

珍妮安黛茲這隻迷人的傑利可貓,從T.S.艾略特的詩歌中蛻變而來,完美融入韋伯的音樂劇《貓》的舞台。她白天看似懶散的態度和夜晚充滿活力的活動,使她成為一個令人難忘的可愛角色,包括她每一次的爪子輕拍,每一次對小貓的保護姿態。珍妮安黛茲繼續在全球吸引著觀眾,為文學和表演藝術中豐富的貓故事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