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部長李孟諺七月三十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說,台灣高鐵向北延伸宜蘭,向南延伸屏東,還應向東建至台東;他任內將啟動可行性研究。至於高鐵宜蘭至花蓮段難度非常高,所以環島高鐵很難圓夢。
西線高鐵若真能延駛至台東,對「後山」產業、民眾就醫、青年就學,都助益良多。可是台東縣長饒慶鈴聞訊後說,花東鐵路雙軌化要到二○二七年十月才完工,南迴鐵路雙軌仍在可行性評估階段,盡快完成這兩條雙軌鐵路才是民眾迫切需要。
五年前,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高鐵延伸至屏東時,饒縣長就說:「與其給我們不切實際的規畫,還不如加速完成在地最迫切需要的南迴鐵路雙軌化及電氣化。」
多年來台東縣民爭取連外交通建設,聽多了快速路、高速公路、鐵路、高鐵等大頭大腦的規畫報告,而執行面總是牛步化或零進度。所以饒縣長乍聞高鐵東延,還問:「不知道是單軌還是雙軌?」
今年三月,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崑萁提出花東交通三特別條例,主張建環島高鐵。此案非國民黨創制,民進黨政務官早已拋出此願景。但學界分析,東部人口密度無法支持損益平衡的運營,需再挖很多長隧道,且地形、生態均不利於工程施做,可行性極低。
前交通部長陳建宇直言,台鐵在花、東線略有盈餘,如加環島高鐵與台鐵搶客,等於把台鐵趕上絕路,逼台鐵關門。
民主政治,政客總著眼天邊彩虹,一味渲染宏闊願景,迎合選民期待。可是先講先贏、吊足選民胃口的願景一再落空後,選民夢會醒,寧願收穫可企及的果實,不再為高大上官話所惑;畢竟路旁玫瑰比天邊彩虹更為可人。
台灣交通問題複雜,沉痾難治。蔡英文總統任期結束前,台灣議題研究中心分析網路數據,以行人交通安全負面聲量最高。國際媒體形容台灣是行人地獄,汽機車會闖紅燈,走上行人穿越道前應注意周遭動態;車輛駕駛人不會禮讓行人,所以提醒赴台旅人務必慎行。
台灣城市內交通事故遠多於城際交通事故,原因是很多市鎮幾無大眾運輸服務,沒有捷運、輕軌電車,公車路網空洞化,或僅於通勤、上下學時段才發車,民眾出行主要靠機車或單車代步。
市街道路狹窄,人行道上機車、電單車、電動滑板車、肢障和銀髮族的電動代步車穿梭其間,逆向行駛;鬧市原有騎樓地遭占用,高低不一,極不利於行進。加上酒駕、毒駕等違規者,和機車族緊貼行人猛衝,令人普遍產生近地獄感。
政府應對方法,不外祭出告發等處罰措施,如科技執法,再增訂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以為可以令行禁止,現實卻不然。
台灣都會和鄉鎮交通各有困難,因應土地開發,須調整路型動線。投資大眾運輸更不可省,德國魯爾工業區的市鎮,凌晨下班也有軌道列車可乘,減少自駕,方便夜歸人。
大型工程實績與許諾高大上的政見,有助於黨政博弈,爭取選票;但只有改善交通設施與道安教育的點滴之功,才能養成遵行習慣。
政府收稅為服務公眾,應分辨輕重緩急,善用資源。台灣交通痛點是事故多、設施不到位、走出家門提心吊膽;改善交通需克服很多困難,這才是動員全社會和全民一起努力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