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美玲的先生陪她一起剃髮,面對病痛。圖/高愛倫
文/高愛倫
八年前,定居洛杉磯的她,發現乳癌第三期,親朋好友前去慰問,個個哭得唏哩嘩啦,她想:「大家已幫我傷心難過了,我就省一點力氣,專心去治病吧!」
果然,她未被自己病況侷限,當時心裡雖然也很害怕,但是:「既然碰上了,逃也逃不掉,就乾脆迎上去拚搏一下。」除了自己堅強,她承認佛教佛學的力量,為自己灌氣給力很大,不但從此成為佛家弟子,伴醫的先生也順理成章做了同修師兄。
手術切除病灶後,二十八次化療與隨後的放療,讓她慶幸自己體質特殊,完全沒有產生一般化療者痛不欲生的副作用;當然,事業有成的先生帶著樂觀的心念陪伴,也是一帖良藥偏方。
化療造成落髮,是每個病患不堪忍受的驚悚畫面,湯美玲不想面對自己嚇自己的景象,毫不猶豫就決定剪去頭髮。
當日,大兒子在房間裡幫她剃髮時,屋裡每個角落都飄盪誦經祈福的樂音,家人安排的環境音樂,格外輔助她內心充滿平安的、穩定的、無慮的情緒。
剃完頭髮走出房間,第一眼看到先生林建聰,湯美玲頓時演出笑淚交織的重頭戲,原來,與她落髮同時,二兒子在隔壁房間也被指揮動手為爸爸髮絲剃個精光。
「不想與眾不同」是病人潛意識裡的期待,林建聰和兩個兒子很理解的讓湯美玲處處自在,所以,他們夫妻的光頭容貌毫不隱瞞地留下相片,也願意用來分享,說明他們在非常時光是如何面對現實。
恢復健康之後,湯美玲說:「一場大病剪掉人性裡所有欲望,現在遇到內心有太多糾結的人,我只能提醒他們說,要做一個什麼都不在乎的人,這樣,連病魔都懶得來跟你打交道。」
如今養生保健,湯美玲只守著一位中醫師耳提面命的要領:「日常進食,專挑不喜歡的食物來吃,這樣,不會過量,在生理上是好事,在心理上,也會強化無貪求無貪欲的鬆弛力。」
一個星期,選一天去道場禮佛,選兩天和孫子相處,再選兩天教道友插花,這些固定儀式,都是流暢在喜歡和諧的主題中,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壓力,至於以外的其他時間,不管幹什麼,湯美玲都保持不慌、不急、不忙、不累的四不底線。
癒後,她深深體悟:「除了疼痛是直接屬於自己的,世上其他一切,都不能真正成為我們獨有,所以放下才是最好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