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美瑢
閱讀時,再視他人談西子灣,又談中山大學,腦海又回到那年來金門演講的余光中教授,再次回憶,已記不得那場講題,但確切的是,余教授談詩。
在結束之時,九歌有讓大家現場買書給余教授簽名,我也在現場挑了一本,我挑的是《含英吐華》,余教授在簽名前翻了封面看,他有些驚奇地說:「這本……」我知道,這本書承如余教授所言,書以《含英吐華》為名,用的是「含英咀華」的成語句型。不過此地的「英」是指英詩,「華」是指中文;讀進來的英詩,吐出去變成中譯,正是我這本書要討論的主題。我自知這本書並非余教授的詩創作。
余教授簽名時,我看見文人的氣度,對於我這個像拿了一本比較不適宜來作為簽名書的人來說,我很開心余教授為我簽名。
這本書跟著我回到本島,沒有留在金寧鄉圖書館,自書櫃上取來再次翻著教授的簽名頁,憶昔時,內心有股聲音,告訴自己應該再去買教授的詩集,並且細細品味才是。
哲人已遠,但右手寫詩的余教授,其風骨依舊是我永遠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