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之旅】 太原 一座被低估的城市

文/記者柴海亮、張磊、馬曉潔  |2024.08.10
549觀看次
字級
山西博物院推出的鳥尊文創雪糕。圖/新華社
太原博物館外觀神似「泡麵桶」。圖/新華社
山西省太原市拍攝的汾河一景。圖/新華社
「歌迷之城」太原的一場演唱會現場。圖/新華社
遊客排隊進入山西博物院。圖/新華社
遊客在晉祠難老泉旁的出水口處洗手。圖/新華社

文/記者柴海亮、張磊、馬曉潔 

隨著暑期來臨,打卡博物館成了眾多遊客和市民的熱門選擇。一大早,山西博物院門口就排起了幾十公尺的長隊。館內參觀者熙熙攘攘,團隊、親子、師生、親友成群結隊,成人義工、小小講解員都在賣力地給大家講解歷史文化。

「今年暑期,山西博物院成為遊客和市民的熱門『打卡地』,遊客暴增,一票難求。」山西博物院副院長張慧國說,為了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山西博物院從現在到九月一日將延長開放時間,主館每周六、日延長開放至下午六點。

沿著歷史保護活化

在太原,各級各類博物館有一百一十座。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二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賦予太原獨特的文化風貌,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蹟如繁星般散落在都市巷陌之間,成為太原市的文化坐標。

為突顯地方文化特色,太原市近年來充分發揮文物資源優勢,傾力建設「博物館之城」,文博場所正成為太原旅遊的最大增長點。

「山西博物院很有名,這裡有大量的青銅器、佛像、建築構件等文物。看完後,孩子對山西悠久的歷史、古建文化、晉商文化等就有了初步印象。」北京遊客陳奧在暑假專程帶孩子來遊覽山西博物院。

在山西博物院眾多的文物展品中,最萌的古代版「憤怒的小鳥」青銅器鴞卣引來眾人圍觀拍照;在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遊客戴上VR眼鏡瞬間置身於「北齊武安王徐顯秀墓」中,感受那濃濃的異域風情;在晉祠博物館,聖母殿前的木雕盤龍伸出右爪做出的「比耶」造型與「威風凜凜」的表情極具「反差萌」……

據太原市文物局長劉玉偉介紹,太原市將博物館建設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畫,透過立法保障文物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累計投入國、省、市文物領域項目資金達人民幣十五點七二億元,為「博物館之城」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說:「太原的文化旅遊要沿著歷史的兩個車輪進行,一是保護,另一是活化。」

提升文化品位形象

太原現存各類不可移動文物共二千二百三十七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五百四十一處,從早期的晉陽城,到隋唐的龍城、並州,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座博物館之城正在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

「泡麵桶」是太原市的地標建築物,也是太原博物館所在地,建築外觀融合了現代設計與傳統元素,彷彿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踏入館內,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豐富的藏品展示著太原地區從遠古時代到現代社會的發展脈絡。精美的青銅器,其精湛的工藝令人歎為觀止,見證了古代高超的冶鑄技術;絢麗的陶瓷器,釉色溫潤,圖案精美,展現了不同時期的審美風尚;書畫作品筆墨淋灕,蘊含著藝術家們的情感與智慧。

山西青銅博物館是大陸首家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展出的青銅器物多達二千二百餘件,上起陶氏、下至秦漢,跨越整個青銅時代,每件青銅器背後都有故事,也都承載了歷史的印記。整個展館以豐富的多媒體體驗和智能化的服務為亮點,滿滿科技感、現代感。特別是「數字青銅」展區,借助數位化技術讓觀眾體驗青銅文化的藝術之美。

「太原市持續推進文物數字化保護與展示,愈來愈多的博物館依託數字技術,成為文物『活化』利用的新嘗試。」劉玉偉說,各文博機構不斷創新展陳、傳播和社會教育方式,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然萬物的繽紛多彩。

此外,二○二三年十二月,大陸第一座原址建設的北齊壁畫專題博物館對外開放,也成為太原最炙手可熱的「網紅館」。

「這裡出土了許多帶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隨葬品和壁畫,隨著這些墓葬被打開,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土壤在呼吸了當代的空氣、感受到當代的溼度之後,竟然長出了鮮綠的植物,非常值得一看!」一位來自上海的遊客驚奇地說。

博物館之城的打造,帶動了旅遊、文化等相關產業的繁榮,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太原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太原,正以博物館為窗口,向人們展示其獨特的魅力與風采。



公園之城、歌迷之城

解開幸福密碼、唱響活力

在太原這座古老與現代交織的城市中,文瀛公園宛如一顆碧綠的寶石,鑲嵌在城市的中心。漫步至文瀛湖畔,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將天空、樹木和周圍的亭台樓閣倒映其中,湖面波光粼粼,微風拂過,泛起層層漣漪。

文瀛公園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公園,距今已有六多年的歷史。環湖一周,狀元橋等文物古蹟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公園裡,一草一木都沁透著歷史的氣息。

「在古樸悠然的公園裡,能遊覽文瀛湖辛亥革命舊址,也能到現代化的文化建築裡去閱讀,文化韻味很濃。」從河南鄭州來太原交流任職的武彤說。

像這樣的公園在太原有約一百個,「推窗見綠、步行入園」已成為太原人幸福生活的新常態。

歷史與自然完美融合

二○二三年十一月,在「二○二三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太原市從二百二十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去過很多地方,論氣候,還是太原最舒服。沿著汾河公園的步道慢慢走,會發現藍天、清水。」來自北京某大學的畢業生張玲玉說。

在太原有很多將歷史文物或文化遺址融入公園的作法,體現出「公園是文物、文物在公園」的別樣風格。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展示文物,讓人們在休閒遊覽的同時了解歷史文化;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公園的文化內涵和特色。

例如,晉祠公園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聞名,這裡集中國古代祠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於一體。古老的建築、精美的雕塑,無不訴說著太原曾經的輝煌。園內的參天古樹,彷彿見證了千百年來的風雨變遷。在這裡,歷史與自然完美融合,不僅讓人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美麗風光,還讓人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點燃本地居民的熱情

近幾年,太原也被稱為「歌迷之城」或是「演唱會之城」,城市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形象漸入人心。不少網友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雖然離太原很遠,但一定要去太原體驗熱情的演唱會配套氛圍。」

「我們來了太原之後驚喜地發現,這一趟不只是看演唱會,還可以逛很多精美的博物館和古建,品嘗各種特色麵食和小吃,甚至可以以太原為樞紐,策畫不同主題的周邊遊。」來自浙江省金華市的歌迷陳林青說。

二○二四年「五一」是太原首次被演唱會填滿的假期。據同程旅行大數據平台統計分析,通過同程平台預訂太原旅遊產品的遊客人數為四十八點零八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一百零七點零六;旅遊總收入達到人民幣四千九百六十點一七萬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四。

「五一」假期首日,薛之謙演唱會太原站的搜索熱度與前期相比上漲超六倍,也帶動太原相關旅遊產品搜索熱度上漲百分之四十八。整個假期,全市主要景區、博物館、旅遊休閒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保持高熱度,太山、永祚寺因接待量接近最大承載量,還實施了限流措施。

「演藝之城」所煥發的活力,也點燃了太原本地居民的熱情。「五一」假期,太原連開五場演唱會,酒店訂單同比增長百分之一百零五,其中外地遊客占比達到九成。「這麼多外地人因為演唱會來太原,咱們得卯足勁服務。」網約車司機武慶告訴記者,不少司機會在群裡分享向外地遊客推薦了哪些景點和特色美食。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