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Julia Chou
文/郭詠澧
日本已經開始使用放在小河溝渠裡就可以發電的小水力發電機。
在東京郊外一個村莊裡,利用一台1公尺長,28公分寬,重17.5公斤的小型水力發電機,放入小溪流裡,做為照亮村裡路燈的設備,村裡的口號是「水流不止,路燈不滅」,吸引了媒體的報導。
綠色能源 循環再生
這種小型發電機採用連續的螺旋槳頁設計,利用水流帶動螺旋槳頁運轉,使機械動能轉換成為電能,根據實驗,在平緩水流的小溪中,落差有0.7公尺就可以使機器運轉,因為尾端有一塊15公分的金屬擋板,單機的功率可達500瓦電力。
水力發電的技術超過150年,是一種零廢棄物零排碳的發電方式,專家一致認為此種清潔能源是對環境與生態影響最小的發電方式,是真正的綠色能源,並且具有永續與循環再生的效益。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水力發電裝置可以24小時不間斷的發電,可以彌補太陽能光電和離岸風力發電間歇性能源在時間及地理位置上的缺電情況,提供了能源互補互助的功能與解決方案。
以往水力發電廠的開發是位於河流湖泊大面積開挖來興建攔水壩,有時會對周遭環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加上適宜的壩址日益減少或環保團體持反對意見的因素,使得開發大型水力發電廠已經不再容易,於是近年來小型水力發電漸漸成為國際技術發展的趨勢。小水力發電機的好處是不會危害外在的環境,水位高差要求很小,建設成本很低,裝置方便,深具環保價值,有溪流河川或四季雨量充沛的地方,是非常適合裝置小型水力發電設施。
成本低廉 維護環境
台灣溪水河流不少,政府已開始考量小水力發電的可能性。近日經濟部水利署於網站公布了台灣河川小型水力潛能地點,共有47處及另兩處灌溉渠道地點,另外,農田水利署各管理處的小水力發電潛力場址也有13處。
環境部於6月底前已預告「一定河川基流量以上的小水力發電」的環評規範,專家學者甚至建議台灣灌溉渠道與汙水處理設施廠區,若經過環評後都可以考量設置小水力發電機。政府若推廣小水力發電,則這些發電的設施,對現行台灣電力供應不足時期的供電將有不少的助益。